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在疑难中不断寻找破题之路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02版:嘉1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朱永唯

  费勇

  沈中海

  车璇

  

  N晚报记者 徐杨蕾 通讯员 张榆 贾金 罗洁琼 赵圣刚 张绩 宋建胜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是一群与时间赛跑的人,在无影灯下雕刻希望,在疼痛中点亮微光;这是一群向未知挑战的人,用毫米级的精准改写命运,用微创技术重塑新生。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走近嘉兴医疗界的“特种部队”——那些规模不大却锋芒毕露的“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他们以专科为剑,以科研创新为盾,在疾病最顽固的堡垒上,凿开一束光。

  

  多学科突围“甜蜜的视力杀手”

  前阵子,52岁的林师傅因“右眼视物模糊2个月”到嘉兴市中医医院眼科就诊。他患有高血压5年、糖尿病10年。医生进一步检查发现,林师傅右眼的视力下降得非常厉害,视力表上一行都看不清。

  医院糖尿病眼底出血团队对林师傅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后,为他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1周,林师傅的视力就恢复到了0.6。同时,在内分泌病科、心血管病科专家的指导下,林师傅还通过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增加锻炼、调整饮食等手段,有效控制了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

  “糖尿病眼底出血,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疾病初期,毛细血管的周围细胞凋亡,导致血管屏障破坏,血液成分会沿着破损处外溢。”嘉兴市中医医院眼科主任、糖尿病眼底出血团队带头人朱永唯介绍,如果及早发现,经过积极的治疗,早期病变可以控制甚至消退。如果任其发展,随着病变的发展,被破坏的毛细血管越来越多,形成的出血灶会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面对这样的难题,如何破局?“我们要从源头上控制糖尿病进展,从根本上恢复患者视力,必须集结多学科力量,为糖尿病患者视觉健康保驾护航。”朱永唯说。嘉兴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眼底出血团队是嘉兴市属唯一入选省级“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的医院,团队专注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的精准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视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为患者提供专业、精准的治疗。

  作为嘉兴地区首个设立糖尿病眼底出血专病专家门诊的团队,凭借多学科协作模式及微创手术联合中药干预的整合疗法,团队在疑难眼底病诊疗领域树立了区域标杆。而这支队伍最鲜明的特质是“传承”。“36年前,我初到医院时,就被邵氏眼科的深厚底蕴所吸引。”朱永唯回忆,“在外科与眼科之间,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扎根眼科,这份传承至今仍在延续。”

  “我们更像一个大家庭,有问题大家会坐下来一起商量、共同承担。团队特别团结,每个人都任劳任怨。相信我们能更好地发挥团队优势,齐心协力把中医院眼科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在朱永唯眼中,自己带领的团队温暖而有力量,年轻医生们冲劲十足,对专业充满热情,不仅愿意沉下心学习老一辈的技术与经验,更在临床中敢闯敢试,正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

  

  与“不死的癌症”正面交锋

  “疼痛科面临的往往都是疑难杂症,我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攻克那一个个难题。”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疼痛科执行主任费勇语气坚定。11年前,当他以疼痛科医生的身份站在职业起点时,就注定要与这些“医学难题”正面交锋。

  带状疱疹神经痛被称为“不死的癌症”,治疗非常困难,它所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有很大的概率出现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嘉兴市第一医院带状疱疹神经痛浙江省“小而强”临床培育创新团队,创新性提出了带状疱疹多模态的早期诊断方法和预后模型、研发多种微创介入联合治疗技术,采用多模式联合或序贯微创介入镇痛技术,创立了新型多模式序贯治疗体系,形成了集早期诊断、治疗技术、诊疗规范于一体的综合性镇痛治疗体系创新,并创建了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的“嘉兴方案”。

  “神经痛还能做手术?不少人向我提出过疑问。其实,神经调控手术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很显著。”作为团队临床负责人,费勇解释,这类手术做完后,患者的疼痛往往能立刻缓解,而且后遗症的发生率非常低。

  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带状疱疹神经痛。在费勇看来,每一项突破都像一颗种子:以点带面,既能深入钻研,又能延伸至其他疾病领域。目前,他已通过精准干预、靶向调控神经的方式治疗偏瘫后遗症。

  昨晚8点,结束一天充实的工作后,费勇仍然精力充沛,他说:“这份工作确实需要倾注全部心力,但我甘之如饴。”作为研究生导师,费勇还指导着6名在校研究生。

  “身为一名医生,严于律己是基本的,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对医学的热忱。”尽管以严格著称,但他更希望学生们能真正热爱这个职业,费勇也期待,这些年轻的医学生们能顺利完成学业,成为能与他并肩前行的医者,在热爱的领域不断突破,共同攻克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

  

  让膝关节“重获新生”

  “李阿姨,手术做完一个月了,感觉怎么样?走起来感觉都好吧?” 嘉兴市第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沈中海仔细查看着患者的步态。诊室里,74岁的李阿姨步履轻快地走了几个来回,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被膝关节疼痛困扰了许久的李阿姨,前期治疗效果始终不理想。考虑到李阿姨不算高龄,只是关节有些畸形,于是在机器人引导下,市二院骨科关节外科团队为李阿姨进行了关节置换手术。

  其实,像李阿姨一样受到膝关节问题困扰的老年患者有很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膝关节疾病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症状也会越来越明显。嘉兴市第二医院“老年膝骨关节炎”创新团队作为浙江省首批“小而强”临床培育创新团队,年接诊的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就有6000余人次。

  “我们为轻度患者提供具有综合测评能力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为中度患者开展微创与介入治疗、减轻关节压力,为重度患者开展规范化手术治疗。”沈中海告诉记者,不同患者适合不同的治疗方案,需要医生甄别、规划。

  把数据评估、量化,做方案上的调整,就可以让医生的治疗方案更标准化。“老年膝骨关节炎”团队拥有系统化、评估体系完善的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阶梯治疗理念,运用开展包括关节镜微创手术、保膝手术、人工关节置换、药物关节腔注射、数字化运动康复治疗与功能恢复、智能化膝骨关节炎疾病预测分析系统等丰富技术手段,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誓言深深刻在每一名医学生心中,也是沈中海至今坚守的行医准则。从研究生阶段起,沈中海便专注于骨科的学习与研究,理由朴素却坚定:“医者的初心,说到底就是为患者解决健康难题。大多数疾病在骨科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看到患者在治疗下康复时,那种作为医生的获得感无可替代。”

  

  让“迷失方向”的子宫内膜回家

  痛经如潮水般汹涌袭来,经量增多让生活失序,不孕或是反复流产让生育梦想破碎……这是无数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真实写照。子宫腺肌病让本该绽放在子宫腔内的内膜组织“迷失方向”,错位生长在子宫肌层,周期性地增生出血,不仅带来身体的剧痛,更让女性承受着可能失去子宫的心理重压。

  “子宫腺肌病很棘手,它明明是一个良性的疾病,却一直做着‘恶性’的行为,它非常容易复发,又无比折磨人。”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十病区主任、子宫腺肌病专病团队带头人车璇说,“这个病不仅困扰女性,也很困扰医生,曾有专家说,能够弄清楚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就能够研究透整个妇科疾病。”

  带着攻克难题的决心,车璇从研究生阶段起,就专注于这一领域的学习与研究。医院也对人才培养大力支持,读博期间,她曾脱产两年全身心投入专业研究。正是这样的积累,让她在专业领域不断精进。

  学成归来后,2020年,她积极推动医院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专科病房的开设,成为省内第二家内异专科病房、全市首家专病病房。2025年2月,团队入选浙江省“小而强”临床培育创新团队,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填补了嘉兴地区的空白,更为患者提供了专业化、连续性的医疗服务。

  团队打破传统妇科腹腔镜技术的限制,率先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剔除术、经阴道自然腔道病灶切除术等前沿技术。这些创新技术不仅实现了“术过无痕”的效果,更能在保留子宫完整性的前提下,精准切除病灶,帮助患者摆脱困扰。

  “要在专业上越钻越深,治疗上越来越规范,手术上越来越精准。我们追求的,就是让老百姓觉得在这儿能把病治好。”车璇说,“我们团队里现在有不少年轻人,成长速度真的很快,对专业充满了热情,这种团队上下一心的凝聚力,以及对精准诊疗的共同追求,让我们面对再复杂的病例都有底气。”

  在这个属于医者的节日里,让我们对不断攻克难题的医学追光者们说一声: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