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居郦 卢杰 摄影 吴雪渔 陶佳斌
8月8日,嘉影银河影城(新文化广场店)影厅内一枚特殊的“传家宝”——曾深嵌在抗日英雄张连振体内长达近70年的弹片,在灯光下闪烁着沉静的光泽。嘉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张红宇双手捧起这枚历史的证物,向台下的百组南湖晚报小记者家庭讲述父亲的峥嵘岁月:“这枚弹片,是父亲在豫东战场负伤时留下的。它随他走过战争烽烟,直到2016年他逝世火化时方才剥落……”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是先辈们的浴血奋战,才换来如今的和平盛世。为铭记这段沉重历史,缅怀先烈,百组南湖晚报小记者家庭齐聚于此,参加由嘉兴市关工委、嘉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嘉兴电影集团、嘉兴市南湖晚报小记者协会联合举办的以“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为主题的嘉兴市“传家宝 润家风”主题创作启动仪式暨南湖晚报小记者观影活动。通过老兵家风分享与亲子观看《南京照相馆》的形式,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启迪后人,激励奋斗。
张红宇的父亲张连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中走来,历经抗美援朝、珍宝岛战役的生死考验,战功彪炳,被授予“抗日孤胆英雄”称号。
“我们的英雄前辈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以及武器装备全方位不如对手的情况下,依然和敌人殊死搏斗,这是一场超越生理极限的战争,一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战争,一场为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为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战争。”当张红宇奶奶讲述父亲负伤后带着弹片继续征战的故事时,台下小记者们屏息凝神,目光中既有对英雄的敬仰,更有对历史重量的真切感知。这枚穿越时光的弹片,连同渡江战役前饱含家国深情的家书、挂满军功章的旧军装,共同构成了一堂无声胜有声的历史课。
那些泛黄的信纸、军装上的军功章与“永不生锈”的弹片,不再只是陈列的物件,而是穿越时空的家风信使,传递着舍生取义的赤诚、坚如磐石的信念与对家国深沉的挚爱。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活动的主题在随后放映的《南京照相馆》中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光影注脚。当影院灯光暗下,137分钟的观影旅程将所有人带回到那段民族危亡的烽火岁月。影片以凝重而克制的视角,展现了普通人在巨大灾难中的挣扎、坚韧与人性微光。
正如影片导演此前的剖白:“很多小朋友或许尚不能完全理解这部电影的重量,但没有关系。电影就在那里,可以静静等待他们长大。”这份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与对成长规律的深刻理解,恰恰是《南京照相馆》留给未来的珍贵价值——它不急于催熟,而是如一颗种子,在年轻心灵中扎根,静待时光赋予其破土而出的力量。
当片尾字幕缓缓升起,是电影散场时从未有过的沉默,有小记者甚至早已泪流满面。活动结束已是傍晚时分,走到影院外,山河无恙、万家灯火,此刻,历史与现实在影院门口交汇,照亮了小记者们清澈的眼眸。
为将这份历史感悟与家风力量转化为持续的回响,“传家宝 润家风”主题创作征集活动在观影结束后正式推出。我们也向更多的小记者发出征稿邀请:用文字触摸历史脉搏,以创作延续精神火种。
一枚弹片,一封家书,一部电影,一次凝视。当小记者们亲手触摸历史冰冷的质感,当银幕上的烽烟散去后眼前是璀璨的万家灯火,一种无声的传承已然完成。那些被英雄热血浸染的土地,终将生长出新的参天大树;而今日少年笔下的敬仰与承诺,正是写给历史最深情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