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辛春喜
通讯员 李凤超
照片由广陈镇提供
近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浙江省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八大模式”30个实践案例,其中,由平湖农开与金山廊下组团发展的项目平台驱动型案例——平湖市“明月山塘”片区位列其中。
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地处浙沪交界,2016年以来,借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以规划一体、景区共创、治理同步、平安联防为抓手,与毗邻的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的山塘村探索开展一体发展。经过8年的实践,逐步从1.0版南北山塘“点对点”合作共建向5.0版5村“片与片”组团发展迈进,形成了以广陈镇山塘村为核心,辐射带动镇域内龙萌村、泗泾村,上海廊下镇山塘村、中华村的毗邻区域乡村振兴“山塘模式”,实现“在山塘感受长三角毗邻共富”。目前,片区总面积19.4平方公里,总人口数11841人,5村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2024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445.67万元。
按照“跳出山塘、发展山塘”的思路,平湖农开区以南北山塘为核心,联合浙沪5村组建“明月山塘”跨省组团发展片区,通盘考虑各村土地、业态、生态等资源优势,一体规划布局,形成“东部生态美学、西部产业连片、南部宜居安康、北部老街古韵”空间版图,让边界远村变成画里乡村。发挥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的“头雁”作用,搭建“兴村治村”擂台,以“传帮带”“赛一赛”实现“雁阵齐飞”。开展“连心晨会”“板凳夜话”,利用早晚时间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吸引村民、游客共同畅想发展蓝图、模拟未来场景,累计吸收采纳建议142条。
此外,平湖农开区聚焦南北山塘村跨省文旅、龙萌村科技农业、泗泾村设施农业、中华村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依托全省首个农开区和浙沪“T300农创走廊”资源优势,招引长三角草莓种源研发中心、京东方后稷等优质农业科技项目落户,盘活3807亩土地建设蔬菜基地共富联合体、Ai+智联植物工厂等“共富大棚”,每年为村集体共计增收200多万元。成立山塘旅游开发公司,引育寂静山塘酒店、山尾茶空间等业态100余家,将枫叶岛、星空度假营等节点串点成线,打造“漫游山塘”全域旅游带。积极发动村民盘活闲置农房发展庭院经济,以自主开设、合作经营等方式开设农家乐、民宿等业态65户,帮助4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创收15余万元。形成南北山塘文旅产业片区,龙萌、泗泾、中华三村设施果蔬产业片区。
与此同时,平湖农开区把“一老一小”作为关注重点,打造“爱山塘”智慧生活中心,免费提供儿童托育、居家养老、医疗保健等服务,到智慧生活中心坐坐成为两地村民日常生活中的新常态。聚焦农民建房需求,启动清风明月农村集聚新社区建设,为204户村民解决建房难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增强。以跨省边界区域治理为切入口,不断深化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创新划分毗邻共治网格,联动开展平安边界联防,共建“廊陈美景”毗邻治理中心,集成浙沪两地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资源,实现一窗受理,矛盾纠纷数量同比下降40%,为省界群众生产生活和区域协同发展保驾护航。
乡村建设发展最终责任落实在基层组织上,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才能切实提升战斗力、指引力、凝聚力。为此,“明月山塘”片区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常态运行事务共商、工作共推、责任共担机制,推动乡村振兴政策落地生根,将美好蓝图化为现实。在毗邻党建牵引下,平湖与金山在干部培育、公益事业、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不断加强资源共享、发展共进。两地建立了专题会议协调制度,成立六个专门工作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通过不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推动合作项目有效落地。目前,两地在经济发展、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项目有170多个。
值得一提的是,平湖农开区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片区建设能够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明月山塘”片区创新开展“我的乡村我做主”“我梦想中的大山塘”等系列“金点子”征集活动,收集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所需。引导村民建设“共富工坊”“共富大棚”“共富民宿”,拿租金、挣薪金、分股金,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