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径。
即日起,南湖晚报推出《绿水青山映嘉禾 “两山”实践看嘉兴》系列报道,从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切入,以小见大,展现嘉兴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以高水平保护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讯员 吕丽静
图片由海盐县通元镇提供
“催一下厨房,楼上包厢的菜快点上……”昨天中午饭点时分,记者来到位于海盐县通元镇丰义村的亿相山庄时,负责人陈曦正忙得团团转。问起生意为何这么火,陈曦爽朗一笑,“越忙说明我们生意越好,我也越开心。当然,这些热闹都是月湖带来的,要感谢月湖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
陈曦口中的月湖位于丰义村丰山脚下,是开挖矿山所形成的一个矿坑湖泊。曾经的月湖,漫天灰尘、湖水污浊,“脏乱差”是它的标签。经过多年治理,现在的月湖,小桥流水、群鱼嬉戏,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俨然一幅幽静秀美的江南乡村水墨图。
【“嘉”里寻青绿】
绘绿:实现“美丽蝶变”
走进村庄,道路两旁的水杉高耸挺拔,花木扶疏掩映着农家小院,放眼望去,远处青山郁郁葱葱。村口的路标“丰义”二字,指引着记者走向一片人工湖——矿坑月湖。湖水碧绿,背倚丰山,每当夜幕降临,湖面上就能清晰显现月亮的倒影,村民们亲切地称它为“月湖”。
看着眼前这片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的美景,很难想象,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座尘土飞扬、寸草不生的砂石矿山。
“过去,靠着丰富的石料资源,村里开办了石料厂,虽然采石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丰义村党委书记奕国华边走边回忆,丰义村虽然背靠大山生出了一条财路,却掩盖不住溪流浑浊、烟尘漫天的黯淡。“由于过度开采,山体结构遭到破坏,林木植被缺失,晴天灰尘满天,雨天黄水满眼。”
丰义村深知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模式不可能持续,所以下定决心改变现状。2006年,在“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之间,丰义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关停村里所有石料厂,开始恢复因采矿而损毁的植被,对废弃采场、采坑等永久性不使用的空地全面实施复绿……通过一系列生态环境治理,丰义村从“一村矿石半村灰”变为“一村绿意半村水”,实现了“美丽蝶变”。
点金:激活“美丽经济”
“不卖石头卖风景”。近年来,丰义村努力在绘就的“绿色”上逐步点上“金色”。
以月湖为圆心,丰义村的旅游业态绕湖而建,把自然、历史、人文景点和旅游项目一一串联,宛如一条熠熠生辉的珍珠项链。同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精品民宿、乡村咖啡、非遗体验、养生疗愈等业态层出不穷,美丽乡村开始一步步激活“美丽经济”。
2023年,海盐首家乡村“星巴克咖啡服务”在丰义景区木心居丰义度假酒店上线,让游客赞不绝口。“每次来都有新的惊喜!”上海游客韩宝琴品尝着刚做好的咖啡开心地说,“我退休后常来丰义小住,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农村的美景,还能享受城市的服务,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最近,很多游客慕名过来拍照打卡丰义晚霞,同时看美景、研学、体验非遗,周边村民则依托景区售卖特色产品。“周末天气好,我这小店一天差不多有5000元营业额,比我去打工挣得多多啦!”丰义村村民姜桂英忙得不亦乐乎。
目前,丰义村已形成集四季采摘、观光旅游、民宿度假、田园康养、研学、红色之旅为一体的有风景、有故事、有体验的景区村庄。“随着知名度的提升,丰义村的游客接待量已经从2018年的8万人次上涨到2025年上半年的53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2300余万元,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奕国华满脸笑意。
【记者寻访手记】
夜幕降临,矿坑公园里传来阵阵歌声;文化大礼堂内,匹克球爱好者们正一决高下;书吧内,父母带着孩子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这里,曾经是尘土飞扬的矿区,如今却化身为一片绿水青山的人间仙境,成为当地村民的骄傲和外来游客的向往。丰义村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讲述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故事。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记者采访时,公园里正响起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或许,歌词里描绘的场景,正是丰义人心中的家乡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