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失散56年拍下首张全家福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06版:热线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陈 强

  通 讯 员 计舟龙 浦万里 钱利峰

  本报讯 10个月大时,一场大火让他与家人骨肉分离;五十六载岁月流转,跨越千里的寻亲路终于抵达终点。近日,在海宁市斜桥镇黄墩村,崔可存与失散56年的亲人紧紧相拥,拍下了迟到半个多世纪的全家福。

  “慢点吃,烫……”大哥丰雪金舀起一勺温热的汤圆,轻轻吹了吹,送到崔可存嘴边。软糯的汤圆在唇齿间化开,香甜漫进心里,崔可存眼眶一热,嘴里的汤圆混着泪水,成了他这辈子最难忘的滋味。这一口是56年的思念与牵挂,是血脉相连的温情在岁月里熬出的甜。

  1969年,崔可存出生在海宁斜桥一个普通家庭。那时百姓日子清贫,可孩子的到来还是给家里添了不少喜气。然而,命运的玩笑来得猝不及防——在他10个月大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光家中微薄的家当。望着襁褓之中嗷嗷待哺的孩子,父母心如刀割:自家已难以为继,怎能让孩子跟着受苦?几经挣扎,他们忍痛将孩子托付给他人,只盼着能为儿子寻个安稳去处。

  经人介绍,这个孩子被山东临沂的一对夫妇收养,从此有了崔可存这个名字。养父母待他如亲生,家里的两个姐姐更是对这个弟弟格外爱护。21岁那年,崔可存从家人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那一刻,我相当震惊,一个念头在我的心里默默地扎了根,我要找到亲生父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从此,寻亲成了他的执念。

  这些年,崔可存记不清多少次踏上前往海宁的路,他凭借模糊的线索,在海宁大街小巷打听,在一个个村落徘徊,每一次满怀希望,每一次失望而归。寻亲的艰难,像一根细细的针,时时刺痛着他,也成了他心中最深的遗憾。

  今年7月中旬,崔可存的儿子崔永从寻亲志愿者那里听说,海宁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钱利峰警官,用DNA比对技术帮助上百个离散家庭团圆。“爸,我们再试一次!”在儿子的陪伴下,崔可存来到海宁市公安局刑侦大队,采集了血样。他当时心里没底,只想着“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不能放弃”。

  没想到,仅仅半个月后,好消息就传来了——DNA比对成功,他的亲人就在海宁市斜桥镇黄墩村!崔可存得知消息的那一刻,握着电话的手止不住地颤抖,56年的等待,终于等来了这句“找到家了”。

  团聚当天,崔可存一下车就被三位兄长搂进了怀里,四兄弟抱头痛哭。过生日、吃汤圆……他们把这些年错过的仪式统统都补回来了!笑声和泪水交织,屋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久别重逢的幸福。

  这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团圆,是海宁公安今年帮助团圆的第27个家庭。民警表示,如因各种原因与亲人分离,可到海宁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或各辖区派出所接受免费DNA采集。科技为桥,爱为引,愿每一个离散的亲人都能早日回家,愿每个家庭都能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