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严 涵
通 讯 员 朱婷婷
在嘉兴运河文化省级旅游度假区,流淌千年的运河水孕育出多元文化,非遗与旅游碰撞出别样火花。这里有灶头画中的百年底蕴,有苏嘉铁路遗址的红色记忆,有莲泗荡畔的民俗狂欢,更有运河文创里的巧思匠心……每一处角落,都在诉说文化的古韵今风,让每一位到访者沉醉其中。
文化体验走“新”又走“心”
正值暑期,位于王江泾镇的苏嘉铁路遗址公园,掀起了一股研学热。
走进遗址公园,按照1936年蒸汽机车1:1仿制的黑色火车头赫然入目,14米长的车身带着斑驳锈迹,仿佛穿越烽火驶来。复建的候车室内,“王江泾站”石碑站牌静静矗立,岁月留痕清晰可辨。
苏嘉铁路曾连接苏州与嘉兴,全长74.44公里。这条诞生于80多年前、因抗日而兴的铁路,最终在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退出历史舞台。2018年,王江泾镇将腾退的旧厂房改建成苏嘉铁路遗址公园,使之成为嘉兴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地标。
除了红色记忆,因“运”而生、因“运”而兴的王江泾镇,孕育出各美其美的多元文化。
在王江泾镇古塘村,一座3层楼高的“巨型灶头”格外醒目,灶身以牡丹葡萄镶边,祥云瑞兽跃然其上,图案色彩斑斓……这是“江南灶画村”的标志性建筑,上面的灶头画出自年过八旬的施顺观之手。作为嘉兴灶头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施顺观用画笔延续着这项百年技艺。据考证,灶头画可追溯至清朝中期,2007年入选浙江省非遗名录后重获新生。
“古塘村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三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名单,是孩子们郊游踏青、感受乡村野趣的好去处。”度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历史深处的粮站到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意高地,运河边的粮仓文化也迈出了焕新的脚步。
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陶氏粮仓,位于王江泾经二路东侧、铁店港南岸,在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的融合中,粮仓以“喜马拉雅·陶仓理想村”的新身份回归。这里除了VR剧场、数字人音乐节等核心业态外,还配套中西餐饮、IP主题咖啡、文创区及特色民宿。
王江泾镇上的老粮仓地块,依傍京杭大运河,与江苏盛泽隔水相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的粮仓“摇身一变”,吸引千里集·运河文化创意园项目签约入驻,兰博基尼、宾利等国际大牌作为首批品牌成功签约,通过国际IP打造驻地文化餐饮等特色项目。
莲泗荡景区的民俗盛会,则蕴藏着流淌着的运河文化密码。每年刘王庙庙会期间,江浙沪的渔民驾船云集莲泗荡水域,形成独特的江南网船会盛况。这项国家级非遗活动如今焕发新貌,在传统祈福仪式中融入文创市集和非遗展演,让古老民俗绽放时代光彩。
文创好物吸“睛”又吸“金”
在苏嘉铁路遗址公园的“闻川好物”店内,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手摇团扇、文创笔记本、特色明信片等兼具实用与美学的产品琳琅满目,让王江泾运河文化以创意形式走进现代生活。
店内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嘉兴版“清明上河图”——《虹桥画舫图》丝绸卷轴,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材质的巧妙融合,生动再现了长虹桥往昔的繁华盛景。
以苏嘉铁路为灵感设计的苏嘉铁路·王江泾站系列红色文创同样备受欢迎,涵盖冰箱贴、帆布袋、书签笔架礼盒等产品。这些兼具情感内涵、艺术美感与实用功能的文创作品,曾荣获秀洲区第六届创意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灶福一方”江南灶画冰箱贴则以国家级非遗“江南灶画”为题材,选取松鹤延年、笔锭如意、厚德载福、招财进宝四幅吉祥图案,将传统灶画艺术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这款兼具文化底蕴与时尚美感的特色文创,荣获“浙派好礼”铜奖。
玩偶、钥匙扣、抱枕……“闻川好物”店内随处可见萌趣的八夏IP周边。八夏原型是镇水神兽趴蝮,在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古桥长虹桥下,至今仍可见神兽雄踞桥墩,守护一方安宁。
据介绍,“闻川好物”系列文创以王江泾镇的古称“闻川”做品牌名,利用运河文化的符号意义、美学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元素,融合当地民俗艺术特色与文化特征,打造出独具江南韵味的文创系列。
度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会持续创新文创设计理念,提升旅游商品品质,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