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设计师的红楼梦》:写给设计师的诗词书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10版:悦读坊       上一篇    下一篇

  Panyaden国际学校体育馆

  

  N阿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的《设计师的红楼梦》是一本“写给设计师的诗词书”,由理论概念、经典文学作品语段、艺术化解读、设计案例评析四个部分内容组成。概念,提纲挈领,引起话题;语段,触类旁通,引发共情;解读,抽丝剥茧,寻找文学与设计的关联;案例,参考与感悟,提供视觉审美。书中通过二十多个专题,帮助设计师拓展知识面,引发其深层思考,重新定义创意、技术、传播、场域在设计产业链上的作用。

  本书作者傅蓉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访问学者、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系教授,致力于中国地域文化与设计文化研究。《设计师的红楼梦》虽然与文学有关,但并不是专注于文学作品鉴赏和文学理论阐述,其主旨是寻找有助于设计师构思、策划、传达以及自我提升的文学内容,启思创智,辅助设计师迎接AI技术挑战,让想象力和创意力成为设计师的风舞之翼。今予以选摘。

  

  ◎开宗明义

  人力合于天工是文字的最佳境界,也是设计追求的“化境”。天工,意味着形与势;人力,包含了技与智,两者的遇合就是设计之“道”。道为根本,以道引器;器为呈现,以器载道。

  

  ◎文学导引

  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荫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姜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像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阐述

  这是小说中很好玩的一段文字,好玩之处就在于贾政截然相反的两句评论:“无味的很”和“有趣”。无味,源于贾政对后来被命名为“蘅芜苑”的那处建筑的初印象。从小说的描述看,这处建筑在曲径通幽之处。“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这是进入蘅芜苑之前众人所见,有着古典文化阅读经验的人很容易因此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意境:“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就构成了众人的心理期待,希望走进一处别有洞天的空间。但是,眼前呈现的建筑显然不符合人们的期待。它是中规中矩的,青色的屋瓦配合花窗,墙砖平滑干净,几乎挑不出一点儿毛病,但也没有任何可以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点。仔细想来,这与房子后来的主人薛宝钗安分守己、规行矩步的风格是非常接近的,也算作者埋下的一个隐喻。对着这个建筑,贾政的直接反应是“无味”。虽然,贾政素来以读书人自况,讲究中正平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有着不俗的艺术修养,所以他评点宝玉为大观园所题写的匾额诗句,每每切中肯綮。在贾政看来,这个毫无特点的建筑既无法代表贵族之家的舂容大雅,又缺乏书香世家的高贵清华,其无法辨识特征的平庸让人觉得缺乏情致趣味。

  那么,进了院子以后,贾政为何会很快改变态度,大赞“有趣”呢?这是因为院子里遍植芳草,香气馥郁,与寻常园林以花木为装点的风格形成了巨大差异。从《楚辞》时代开始,芳草在中国文化中就不是单纯的植物,它带有明确的人格象征。所谓“香草美人”以喻君子,贾宝玉也用《离骚》《文选》中的典故来解释这些草的名字,可见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因为这样的文化传统,种满芳草的院子有了一种“尚德”的意味,不仅环境氛围让人舒适,而且具备强烈的心理暗示,因此趣味性便得到了体现。蘅芜苑的匾额被题为“蘅芷清芬”,典出晋人陆机《文赋》中的“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更是将这篇以芳草喻德行的文章做足了。

  草木本是天然之物,带着自然的气息,种花莳草,配置植物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小说中看来,作者显然深谙此道。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让读者随着游览者移步换景,经历从“无味”到“有趣”的心理变化,强化了此处植物配置的意义,也为小说后续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其实,《红楼梦》中不独蘅芜苑,潇湘馆的竹子、稻香村的庄稼、栊翠庵的红梅、秋爽斋的梧桐都带有人格暗示,也贴合主人公的个性特点。植物的自然特点给建筑带来了鲜明的识别度和特殊的情绪感染力,这样的设计正体现了天工人力的巧妙配合。

  

  ◎跟着案例说设计

  Panyaden国际学校体育馆由Chiangmai Life Architects &Construction 事务所设计,是距清迈市中心15分钟车程的佛教小学中的一个竹构建筑。建筑的主体是一个17 米长的巨大竹桁架预制结构,3层屋顶的外部覆盖着木瓦,柔和的线条和曲面造型源于佛教莲花的花蕾,象征着纯净和圣洁。

  设计师秉持可持续性设计理念,顺应学校“绿色”的文化观,选用了天然且有抵御飓风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承受该地区地震带来的破坏力的竹子作为材料。经过硼砂盐防腐剂处理的竹子,其结构可以保持50 年之久。屋顶结构的缝隙和开放式的空间可以提供自然通风,确保温度适宜,无须人工空调。竹子除了具有营造意境氛围、低成本、绿色低碳等优点外,形态上也千变万化,能够很好地融入周边环境,不造成冗余环境压力,体现了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