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清晨,在生鲜超市邂逅“打卡族”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07版:热线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王卫国

  

  清晨5时,市区新洲路上的李菜天虹店入口处,两名大姐正在收拾不断从店里清理出来的各种果蔬包装箱。尽管她们不停地拆箱、整理、捆扎,但门口的“小山”并没有明显下降,此时是营业前紧张铺货的时段,纸板箱会集中出现。

  一位用现金买菜的大爷,坐在供顾客歇脚的凳子上,对照着购物小票“复盘”,尽管每次都分毫不差,但这是老人家雷打不动的习惯。

  清晨5时30分,蓬莱路上的嘉蚕农产品超市开门了。此时店里还没有顾客,负责水产柜捞货、称重的工作人员站在超市门口,等待着运送水产的专用车到达,脸上透露出些许焦急的神色。他知道,一天中鲜活水产销售最旺的时段,正是早晨。

  “今天沼虾促销,32元一斤啦!”清晨6时,亚厦路上的满宜购生鲜超市里,营业员的吆喝声开始响起。

  6时15分,72岁的杨阿姨已经拎着几个本地甜瓜、一袋沼虾,准备打道回府。此时,杨阿姨已经逛好3家生鲜超市,她正是禾城生鲜超市“打卡族”的一员。

  每天“打卡”几家超市

  家住秀洲花园二区的杨阿姨,每天清晨5点前就起床,洗漱完毕,背上一只环保布袋就出门了,走上半个小时左右的绿道活动活动筋骨后,就开始逛生鲜超市。以杨阿姨的居住点为圆心,半径1.5公里内由远及近的生鲜超市(农贸市场)依次是秀新农贸市场、满宜购生鲜超市、嘉蚕农产品超市、李菜天虹店和常秀农贸市场。杨阿姨的“打卡”路径基本是固定的:李菜天虹店—嘉蚕农产品超市—满宜购生鲜超市,如果天气适宜、兴致高,她还会到秀新农贸市场转一圈。

  据记者观察,清晨“打卡”生鲜超市的市民以上了年纪的人为主。周大伯住在嘉业阳光城小区,小区对面就是李菜天虹店,完全能满足他的购物需求,但他仍热衷于再逛逛距离适中的其他生鲜超市。

  “以前经常骑电动车或者乘公交车到杨柳湾幸福里菜市场买菜,有时候我还会坐262路公交车到新塍农贸市场买肉。现在年纪上去了,骑电动车不安全,坐公交车也没那么方便,就去家附近的几家生鲜超市逛逛,蛮惬意的。”周大伯说。

  每人都有自己的“购物经”

  “你发现了吗?现在生鲜超市开门迎客的时间越来越早,李菜开门最早,营业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价格也比较合算,但个别品种比其他店贵一点,另外,有些菜别的店里有,李菜没有,所以要货比三家,多走走多看看。”杨阿姨很有经验地说,“比如很多家庭必备的‘三和四美’腐乳,李菜的零售价最低,不过像桃子、李子、葡萄这些当季水果,肯定要到秀新农贸市场去买,上市早,新鲜采摘,虽然价格贵一点,但为了尝鲜还是值得的。”

  对自家周边星罗棋布的生鲜超市,周大伯的看法是,生鲜超市的生存应该靠特色,要有人无我有、性价比高的品种。“譬如嘉蚕农产品超市,所处位置不是商业街,但这里的水产品每天清晨新鲜到货,而且价格亲民,限量供应的酱麻鸭性价比很高,还有来自桐乡的董家茭白,别的超市买不到,这些特色产品留住了我们的脚步,还带动了其他商品的销售。”周大伯分析起来头头是道。

  “粗看起来差不多的各种面条,其实差别大着呢!”家住中山花园的刘伯喜欢吃碱面,家里的餐桌基本天天见“面”,因此几乎天天早晨要到店里去买新鲜切面,不经意间也成了生鲜超市“打卡族”的一员。他向记者介绍了自己选购碱面的经验:“同样是碱面,也分粗细圆扁,这些都会影响口感。另外,不同商家销售的面因为食用碱的添加比例不同,也会导致口感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商家,每天的碱面也不见得口感都一样。”为此,刘伯每到一家生鲜超市的面制品区域,都会仔细观察面条的外观,再用手轻轻捏一下面,一家不满意就走两家,直到找到中意的面条为止。

  菜场“打卡”不单为了淘菜品

  记者观察发现,尽管生鲜超市“打卡族”频繁出入,但并不见得买很多东西,空手而归的也偶尔会有,刘伯就经常会只拎着两三元的面条回家。

  事实上,很多老人每天去逛生鲜超市(农贸市场),并不一定是为了买到某种商品,而是中意那种熙熙攘攘的感觉。买卖双方长期形成的熟络感,让他们愿意每天去“点个卯”,有些人甚至觉得即使不买东西,与摊主打个招呼、议论议论菜价行情也蛮不错。

  清晨的菜场是城市烟火气最浓郁的地方。一进入菜场,沾着泥土的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肥瘦相间的鲜肉等菜品琳琅满目,让人心生欢喜,阿婆麻利地捞鱼、过秤、去鳞、剔骨、切片……几分钟便操作停当,这时,顾客可能已在想象鱼下锅时的情景了。“每天清晨能看到这样活色生香的场景,心情一下子就开朗起来!”在周大伯看来,生鲜超市还是一个释放压力的疗愈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