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王国伟 通讯员 朱俊怡
●人物名片
姓名:郑宇
年龄:47岁
职业工种:电工
技能等级:高级技师
工作单位:桐乡技师学院
技能感言:“育一人”莫如带一支队伍,培养一批技能人才。
“我的学生成为大师了!”近日,桐乡技师学院院长郑宇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并配上这段文字。
郑宇于2001年到桐乡技师学院工作,陈志炜是他教过的学生,如今已成长为一名维修电工高级技师。
这是郑宇从事职业教育诸多“硕果”之一。从一线教师逐步成长为校领导,他时刻秉持着一颗匠心,从“育一人”演变为“带队伍”。不久前,他领办的郑宇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了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以团队之力培养高技能人才
走进桐乡技师学院“工业机器人数字一体化”实训室,可以看到JAKA协作机器人实训平台、SCARA机器人视觉分拣实训平台、ROKAE机器人多功能实训平台、埃斯顿机器人综合实训工作站等。
“我们的实训室不仅承担着培养工业机器人方向高技能人才的职责,还在产教融合、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区域产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郑宇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该实训室也是郑宇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相关研究的场所。郑宇告诉记者,工作室共有成员6人,主攻专业方向包括电子电工、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等。除“工业机器人数字一体化”实训室外,工作室还配备了PLC实训室、机器视觉实训室、3D打印实训室等,以满足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等需求。
“智能制造是未来竞争的核心领域,工作室成立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掌握工业机器人、智能设备运维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郑宇说。
谈及当初组建工作室的初衷,郑宇告诉记者,自己是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深知技术创新靠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他从2023年开始探索工作室模式,工作室还入选了桐乡市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在这之前,郑宇也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考取了多个领域的技能等级证书,实现从单一技能老师向复合型专家的跨越。
正是看到了工作室带来的团队效应,郑宇和几名骨干教师决定申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据悉,在申报工作室时,郑宇得到了市级、县级、校级等多层级的专项补贴,这些补贴政策也降低了工作室的建设成本。
“我们的平台更高、更广阔了,未来在智能制造领域就能有更大作为!”工作室成员对接下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借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郑宇技能大师工作室共有6名成员,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5人,高级职称4人。工作室的“强大阵容”,也让大家对未来更有信心,这不仅因为他们有平台作依托,还源于团队自身深厚的专业积淀、多元的技能结构以及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
“浙江省技术能手”“嘉兴良匠”“嘉兴青年工匠”“嘉兴市优秀教师”“国家技能大赛裁判”“优秀裁判员”“国家大赛省级集训队教练”……近年来,郑宇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及团队成员屡获荣誉。
同时,团队成员还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及教学业务能力大赛,取得了国家级竞赛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省级竞赛一等奖2人次、三等奖3人次,以及国家级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次、省级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人次的好成绩。在他们的指导下,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取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2人次,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4人次、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4人次的佳绩。
智能制造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大,郑宇技能大师工作室瞄准了这个发展方向。在研发技术创新的同时,不忘将技术和生产一线结合。据悉,工作室已与桐昆集团、平安电气等6家智能制造规上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实训课程,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并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郑宇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了规范的师带徒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及成果转化机制,明确工作室目标与任务分工。“接下来,我们将开展教学教研育人促学、技术攻关服务地方发展、技能培训促进传承创新等活动,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智能制造领域专业人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郑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