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邓雪珂
通 讯 员 盛 洁 高雪新
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嘉兴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全体会议于近日审议通过《嘉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嘉兴市区公交场站专项规划(2024-2035)》及《嘉兴市城镇内涝防治规划(2021-2035)》。
这三项规划深度践行“多规合一”理念,通过系统性协同审查,共同构建起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交通—安全”三大体系,标志着我市在空间治理现代化上迈出坚实一步。
织密绿美生态空间
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良好的城市生态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最亮底色、最大优势、最强潜力,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其核心在于对各类城市绿地进行综合性的统筹安排。“这种规划不仅涉及绿地的定性、定位,还包括定量的考量,旨在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绿色空间系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规划中,我市始终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不仅在编制中注重各相关部门同向发力,保障规划底图底数的精准衔接,支持公园复合利用,鼓励兼容文化、体育、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全龄友好、便捷可达的公园城市环境;同时,依托国土空间规划底图,充分衔接历史文化生态资源与居民差异化需求,构建连接城乡、融合蓝绿、功能复合的特色城市绿地格局。
根据规划可知,我市将重点打造中心城区“三楔九廊、三环三脉、百园千径”绿地体系,保障绿地用地6389.77公顷,助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落地,进一步提升公园品质与活力,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塑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环境。
锚定公交场站用地
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问需于民,其要在行。公交场站作为公交线网优化、服务提质的基础保障设施,只有精准把握群众出行需求与期望,才能不断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
落地的《嘉兴市区公交场站专项规划(2024-2035)》,不仅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和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还将其纳入“多规合一”框架予以优先保障,确保公交场站作为公交线网优化和服务提升的基础保障作用。
此轮城市“升级”中,我市规划布局公交场站143处,形成聚焦中心城区、辐射全域的公交服务网络,保障场站用地约46.2公顷;同时将大力推广综合开发、立体配建模式,推动用地布局由独立占地向综合配建转变,建设形式由平面向立体转变,实现用地总规模较以往减少30%,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我们通过强化市区联动,建立‘1+3+N’市区联动机制。”上述负责人解释,“1+3+N”,即一个业务牵头,三区落实属地审核,N个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审查规划,确保公交场站用地精准落位,也更好地提升公交服务保障能力与用地效率,推动城市发展由粗放扩张向精细化内涵提升转变。
提升内涝防治效能
构建城市韧性保障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的目的是让人的生活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
《嘉兴市城镇内涝防治规划(2021-2035)》就以“多规合一”为关键抓手,将内涝防治系统作为提升城市应对极端天气和灾害能力、筑牢安全根基的核心措施。同时,深度协同城市防洪、水系、绿地等相关规划,稳定排水防涝格局和内涝防治格局,协调城市河道、湖泊等蓄水空间落位,保障“渗滞蓄净用排”设施用地,切实强化城市“生命线”工程韧性。
在此基础上,我市将通过推进专项联管联控以及多维度协同治理等举措,确保规划体系的整体协调性和专项规划建设项目用地保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构筑坚实的韧性安全屏障。
随着三项规划的同步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向高质量转型提升,构建更加宜居、有韧性、可持续的城市空间,也彰显出嘉兴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