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韩瑜超 通讯员 富慧琴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是交通安全课堂上的“说唱达人”,是海盐地方方言传承者,也是时代浪潮的“银发通讯员”,今年74岁的海盐“银龄”教师王国翼人老心不老,用40多年的坚守与奉献,书写了“择一事,终一生,守一树花开”的动人故事。
四十八载教育岁月情长
1977年,王国翼从平湖师范毕业回到家乡海盐,第一份工作是向阳小学实习教师。短短两个月的实习结束后,教育局给了他一份正式当人民教师的人事调令:去县城旁边的城郊中学教学。终于等到开学,他兴冲冲走进学校,可惊讶于眼前那座破旧不堪的校舍,学生和老师就在这里生活学习。“在当时,对于整个城郊乡来讲,有这么一个学习的地方已经算不错了。受经济条件所限,许多孩子不愿上学,所以老师们白天要完成教学任务,早上、晚上还要一家一家去学生家里家访,劝说他们来读书。”王国翼回忆说,记得有一次,他一早从2公里外的一个学生家里家访回来,倾盆大雨落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走到学校,操场上已积有10公分的水了,他就拿着一根竹竿当拐杖赶到学校上第一节语文课。
回想起最初的职业之路,王国翼满是感慨,可也正是当时经历过的这种艰苦奋斗的历程,成了他一辈子的精神坐标。1992年,他调往海盐县教育局普教科工作,也正是从这一年起,当地开始了青少年科技创新体验活动。30多年来,王国翼致力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曾在1998年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退休后,王国翼仍带动退休党员为海盐教育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他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建立云上银晖合唱团等“线上+线下”学习矩阵,增加“向党说句心里话”等谈心交流环节,组建退休党员红领爱心志愿者团队,开展“青蓝结对”、“我为教育事业献计策”、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和基层治理贡献智慧力量,各项活动中在盐老党员参与率保持在90%及以上,支部获评浙江省首批“三强六好”示范党支部、浙江省最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一个庄严的少先队队礼”,这是独属于王国翼老师的宣讲开场白。自改革开放第一年起担任城郊乡少先队总辅导员,他就开始了青少年教育的漫长征途,专注于普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青少年科技创新等领域。早在30年前,他就积极探索打造浙江省青少年普法教育新模式,全省首推“红领巾禁赌”雏鹰大行动。他坚守宣讲一线,深入美丽乡村文化礼堂、核电科技会堂、看守所等基层讲台,紧扣科技创新主题宣讲3000余场,点燃无数青少年心中的科学火种,铸就了海盐“金牌讲师”口碑。
“老三毛”教方言传承传统文化
今年暑假,王国翼全情投入关心下一代教育。冒着高温酷暑,他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指尖与眼眸的触碰中感受本土非遗魅力,活动还吸引了中伊混血儿朗尼和他伊朗籍的父亲——浙江大学马吉亚老师的热情参与,为这场文化之旅注入了国际视角,也让本土非遗在跨文化交流中绽放别样光彩。
学说海盐方言,聆听乡音密码。在参观途中,王国翼备好“方言课”,他指着木杆秤说:“海盐人以前买卖东西都用这个秤,称东西‘准星对得牢’,做人要‘心眼放得正’。”随后还饶有兴致地教大家说“捻河泥”“滚灯”的海盐话。孩子们学得投入,发音虽稚嫩却认真。孩子们联想到刚体验的滚灯,学得有模有样,逗笑众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王国翼夫妇就担任了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项任务“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浙江汉语方言调查·海盐课题的发音人。
“走下启迪青少年的讲台,我注意到了校门口那些等候的爷爷奶奶,提升这些‘银发守护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成为我心中新的牵挂。”王国翼还精准聚焦海盐县域“3万多爷爷奶奶”特殊接送群体,独创“说唱结合”宣教模式,打造《珍爱生命·文明出行》特色课程,并自主举办“老三毛话交通”栏目,向青少年及中老年人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惠及万千家庭。
用镜头记录家乡发展
摄影,是王国翼的兴趣爱好之一。“我最早生活在海盐南塘街,十五六岁就开始在这条街上拍照,还在家里做了个简陋的暗房,自己冲洗照片。”王国翼告诉记者,摄影于他而言是一件美好的事,他将镜头瞄准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也用心用情记录着这里的人和事。
海盐官堂许油车有个老茶馆,今年73岁的许沈荣,当了52年的生产队长,除了队务管理外,他还打理着这家老茶馆。王国翼带着镜头走进了老茶馆。
“许沈荣从1978年开始将他丈母娘心爱的‘南北杂货店’,改造为现在的‘许油车茶馆’。老虎灶,印着红双喜的茶壶,窗口的大水缸,坐得已经包浆发亮的木长凳,还有烧火用的菜花柴,墙壁上积满灰尘的煤油灯和头顶那扇透亮的天窗……老茶馆的每一件旧物似乎都能穿过岁月,回到过去。”王国翼说。
几十年来,来这喝茶,自带茶叶付5角,没带茶叶付1元,外面的物价飞速上涨,这家茶馆的价格却依旧便宜得不行。来这里,多半的茶客是老人,他们抽着烟在“享受”,论着国事、家事,愿意的就聊上一句,乏了就抽烟眯一会,让这些声响穿过耳际。于这些老茶客来讲,茶馆里有太多记忆,老朋友去不仅仅是喝茶,更眷恋的是这份念情怀旧和他们不愿意丢弃的生活方式。王国翼用镜头记录着这里发生的关于光阴的故事,他的摄影作品《老队长的茶馆情怀》等被刊载在人民网。
除了采风,相机还是他服务家乡、讴歌时代的“新武器”。王国翼常年辗转在“最美日出·鱼鳞海塘”、沈荡老街、杨家弄等海盐特色风景区,为游客免费拍照打卡、教青少年摄影实操,拍下了高考季交警白发银辉仍全程护航、暴雨时分环卫工人默默付出等珍贵画面。
今年春节期间,他还积极融入沈荡“聚·创”党群创业共富示范带建设,在“沈荡酿造”为游客开展摄影服务。顺应新时代,他主动自学美篇制作,累计发布《WGY周末文化摄影大餐》500余期,图文并茂宣传南北湖、绮园、非遗滚灯等海盐山水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