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日期:02-22
字号:
版面:第02版:成长文苑       上一篇    下一篇

  触碰七千年前的记忆

  读《马家浜奇遇记》有感

  N508班 何乐芯 指导老师 金伟霞

  “马家浜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标签,代表新石器时代文化,是‘江南文化之源’。”这是《马家浜奇遇记》里写的序词。

  这本书由嘉兴博物馆编著,是我们嘉兴地区唯一一本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传播马家浜文化的绘本。书中设计了一个时空穿越的故事情节,生活在22世纪的小女孩“小禾”和她的全息智能助手“小智”被传送进时空隧道来到了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时期,与一个叫“马小陶”的原始部落小男孩相识。他们一起穿越丛林,见到了高高的竹楼、奇奇怪怪的“锅”和栩栩如生的骨雕。他们还一起拿着石矛捕捉猎物、拿着渔网捕捞小鱼小虾,一起利用现代知识巧设陷阱驱赶野猪。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他们原来是这样生活的,这些逼真的图画似乎让我触摸到了七千年前的记忆。

  当各地的史前祖先还住在山洞、树上或半地穴式草棚的时代,马家浜人已经住进牢固美观、冬暖夏凉的居所了,我想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楼房原型了吧。他们还会制作陶罐,圆底胖腰身的罐子里还存放着稻米,这里被后世认定为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地区之一,见证了从远古至今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史前先民们的智慧和生活方式,他们在不断摸索下创造出了沿用至今的农耕技术,用简陋的工具做出了一个个光滑无比的玉器,透过那些炭化的稻子、枯裂的木雕,我仿佛看到了古人用自己的双手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美好。

  

  做俗世中的奇人

  读《俗世奇人》有感

  N508班 王澄一 指导老师 金伟霞

  当我拿到《俗世奇人》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蓝色封面上的人像深深吸引,脑海中冒出了许多问题:这本书写的是古代人的故事吗?“奇人”有怎么样的奇怪之处呢?冯骥才是写《珍珠鸟》的那位作家吗?带着这些问题,我迫不及待打开了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生活的天津市里形形色色的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有力大无穷的张大力,有技艺高超的刷子李,还有医术精湛的苏七块……

  其中我最敬佩的是刷子李。刷子李是一名刷墙工,刷墙是份平凡的工作,但刷子李却把这份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他有一个别人都学不来的本领:刷完整间屋子,浑身上下没有一个白点。最特别的是他蘸浆的方法:刷子李的刷子蘸浆,刷子不滴一滴浆,匀称、饱满。他还立了一条规矩:如果他刷完墙身上有白点,刷墙就不要钱。

  刷子李能达到这个境界绝非一日之功,而是长年累月练习的结果。刷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和他打交道的只有刷子和白浆,如果刷子李偷一点懒,不刻苦练习,就不会有高超的刷墙技术,他的生意也不会那么好,他就会和别的同行一样,挣一天钱吃一天饭。

  这让我联想到了“无他,惟手熟尔”的卖油翁。他们都是“熟能生巧”,长期反复实践,才能掌握高人一等的本领?。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只有用心去做,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刷子李也好,卖油翁也罢,“坚持不懈”是他们身上最宝贵的精神。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如此才能成为俗世中的奇人!

  

  竞争与合作

  读《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有感

  N409班 赵骏逸 指导老师 沈丹璐

  你想知道人类是由什么演化而来的吗?想知道人类的演化过程吗?想知道我们的祖先长什么样吗?如果想知道,就跟我一起来读读这一本书吧!它就是《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这本书的作者是贾兰坡教授,他是一位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曾经在1936年发现了三颗“北京人”头骨,震惊了全世界。“人类是由什么演化而来的”这个问题当时引发了一场长达四年的“战争”。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一些人支持“神创论”,觉得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裴文中先生认为是“北京直立人”,而贾兰坡教授则坚定地认为是蓝田人。

  “北京直立人”名称由来也大有学问。从北京中国人变成北京中国猿人,又变成了中国猿人,最后改成了“北京直立人”。看似简单的名称变化,实则凝结了学者们的无数心血,每一个名称都是学者们通过不断探索、论证,综合多方因素而得出的更确切的结果。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同样也是呼吁合作的社会,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同学们在学习上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我们需要在竞争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