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日期:02-19
字号:
版面:第06版:曝书亭       上一篇    下一篇

  ◎开门七事

  盐(下)

  N禾尚

  有了“盐”的加盟,人类的饮食上了一个台阶,中国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把盐作为调味品,《尚书·说命》记载了利用盐配制美味羹汤,“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尚书·禹贡》中还有青州“厥贡盐希”的记载,说明在商代已经把盐作为珍贵的调味品并当作贡物上交,到了周朝人们已经普遍把咸味列入五味(酸、苦、辛、咸、甘)之中,并把盐用于医疗治病,《周礼·天官》中有“以咸养脉”的记载,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中更有“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以及“咸而不减”的论述,篡汉的新朝皇帝王莽则更加突出盐在饮食烹饪中的地位,把盐称作“食肴之将”。

  盐为百味之长。食盐在人们生活中“不可一日无”的地位,对盐、铁、粮食这三类物资加以掌控,自然成为历代朝廷的基本任务,且逐步完善。春秋时齐国的管仲提出了“官山海”政策,对盐、铁、酒实行专卖制度,秦国的商鞅变法也对盐铁等采用官府垄断经营,既避免了向人民直接征税,又寓税于价,攫取到更多的财富和利润,可谓一举两得。在清朝,朝廷对食盐经营采取了官营民办政策,向经营商发放“票引”,“票引”又称“盐引”,相当于一种经营许可证制度,即官府根据需要向盐商发放经营许可,规定了食盐生产、经营的场所和数额,但不规定价格,盐商据此操纵市场灵活定价并向国家缴纳税款,有时还向官家贡献额外名目的款项,朝廷和盐商通过这一手段合作把持了经济命脉,有时狼狈为奸欺诈人民,此时的盐商富可敌国,成为富人的代名词。正是盐与铁等物质受到国家控制,在此产生了关联,常常把盐铁两字一块说,以致有时出现歧误,如江南地区有一句形容食盐加入过多的俗语“咸得像铁”。以前我一直不明白咸与铁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句俗语原本是“咸得像吐铁”,吐铁是一种生活在浅海泥滩里的螺类,又叫泥螺,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出产,味道鲜美但是非常咸。日久讹成了“咸得像铁”。

  由于食盐贸易获利甚丰,历朝历代没有得到国家批准获取“盐引”而进行生产销售的私盐贩子大量存在,著名的江南吴越国创建者武肃王钱镠也曾经贩过私盐,“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元帅当初率领农民起义时,攻打的目标就是盐税局,凭借缴获的9000斤食盐和20多支枪,革命队伍兵强马壮粮草充裕,声势浩大。对于今天的人来说,食盐虽然仍必不可少,但由于政府保障和社会供应的完备,食盐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显得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时期,仍会冒出一些特殊事件,彰显食盐的地位。

  其实目前我国主要的食盐是来自盐湖等井矿盐,海盐由于原盐中所含杂质较多,提纯起来成本很高,并不经济,而盐湖等井矿盐不但已经探明的储量巨大,而且大自然仍在不断生成,并不用担心资源枯竭问题。比如拥有著名景点“天空之镜”的青海省茶卡盐湖,储量就有4.4亿吨,其中的食盐产量足够全国人民食用70年,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世界第二大盐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20~40公里,盐层厚2~20米,储量高达20多亿吨,可供全世界60亿人口食用1000年。至于世界第一大盐湖,南美玻利维亚的乌尤尼盐湖,东西长250公里,南北最宽处150公里,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储量约650亿吨,足够全世界吃几千年。

  盐吃多了也不行,会引起高血压等健康问题,如今,人们更乐于琢磨怎样把盐吃得更科学、更美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把握好食盐的浓度正是把握好健康生活的指数,这是需要知识和智慧的。(完)

  ◎南湖诗情

  元宵·和《鸳鸯湖棹歌》

  N吴顺荣

  万人空巷踏香尘,秧歌舞龙鼓声频。

  红男绿女行不断,皆是元宵赏灯人。

  注:新塍旧俗,元宵节有“鳌山灯会”盛事。及今,更是热闹非凡,盛况空前。

  鹧鸪天·元宵夜梅湾街逢雨

  N金国林

  一夜灯火千千家,满目琳琅尽奢华。持觞听雨敲心曲,煮沸光阴沏红茶。 杯半满,情无涯,醉里吟风怜梅花。惺忪细问阶前影,几许嗔痴结成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