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当心“量身定制”的坑娃陷阱

日期:02-18
字号:
版面:第11版:热线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戴瑞雪 通讯员 文 伟 田 恬

  每逢“家长忙孩子空”的假期,孩子使用手机时长及频率会大幅增加。因此,“连锁反应”就出现了:孩子社会阅历不足,网上冲浪遇到别有用心之人时,三言两语就被骗上钩了。更糟糕的是,事后家长报警,有些孩子连被骗经过都说不清楚,加大破案的难度。

  “今年春节假期,涉娃电诈又不少,有些是相当简单粗暴且没有一点技术含量,但用来拿捏涉世未深的孩子,这些骗局绰绰有余。”市公安局侦查(反诈)中心民警介绍。

  网游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

  受骗人数最多

  大年初一那天,南湖区就发生了这样一起电诈警情。初中生小王(化名)在闲鱼上看到有人出售王者荣耀皮肤,便添加对方主页QQ为好友,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两人在聊天中谈好了价格。“我跟他说微信余额有钱,他就把微信收款码发了过来。”之后,按照双方谈好的价格,小王爽快地向对方扫码转账了727元,没想到,这笔新年“红包”彻底打了水漂。“我转完钱联系他,他说钱被冻结了,要我继续转钱才能解冻。”此时的小王猛然醒悟过来,自己被骗了!

  同一天,13岁的小艾(化名)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有人在出售游戏账号,于是主动联系对方想要购买,并添加了对方的QQ号。通过QQ联络,两人商量好交易价格后,小艾便通过QQ红包的方式将约定的580元支付给了对方。然而,等了半天,小艾没有等到自己要的游戏账号,却等来了对方“再支付200元用于账号解码”的要求,小艾这才意识到被骗。

  还有一起案件也与网络游戏有关。2月2日,10岁的小玉(化名)在家中上网时,看到网上有人在出售游戏皮肤。和前面的小王一样,她通过直接转账的方式将谈好的金额支付给了所谓的卖家,对方还发来了赠送皮肤的截图,但一切都是骗子的障眼法,她在转账后迟迟没有在游戏内领取到皮肤,这才发现被骗,最终损失800元。

  缺乏经验、警惕性不高

  未成年人易受骗

  记者了解到,2024年我市未成年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为何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数增多?

  “主要还是因为中小学生没有进入社会,缺乏一定的经验,并且警惕性也比较欠缺。”市公安局侦查(反诈)中心民警介绍,“除了‘加好友’外,诸如上述没有保障的游戏皮肤、账号交易,冒充‘公检法’及网络追星等诈骗类型也比较常见。”

  那么,作为家长,该如何防范、避免孩子落入诈骗分子“量身定制”的圈套呢?

  “首先,现在孩子使用手机等通信工具太过容易且频繁,让他们和外界有了极高的接触,并且孩子都知道家长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账户的支付密码,使得他们被骗概率大大上升。”民警建议,家长一定要设置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支付密码,定期更换,不要轻易向孩子透露,还要取消“免密支付”功能。

  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民警在不少案件中发现,孩子被骗后由于害怕被责骂,会选择隐瞒不说,结果错失黄金止损时间。“家长要灌输给孩子一个思想,如果在网络上遭遇了诈骗,一定要及时说出来,并尽可能将受骗过程描述清楚,这样才有助于案件的侦办和挽回损失。”民警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