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这些文化服务创新项目你体验过吗?

日期:02-18
字号:
版面:第03版:嘉兴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陈 强 通讯员 许 圆 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资料图片(摄影记者 王 蓉)

  以更为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激活市民的精神生活!记者昨天获悉,经各地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备受期待的2024年度嘉兴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项目名单已于近日公布,全市共有13个项目上榜。此次入选的13个项目是嘉兴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璀璨成果。未来,嘉兴将持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由嘉兴市文化馆(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打造的“‘禾你学艺’市民艺术课堂”项目,是面向市民的多样化、品质化公益性艺术教育平台,该项目荣获嘉兴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开设的课程涵盖舞蹈、音乐、绘画等,还会在暑期开展特色课程。

  嘉兴市图书馆推出的“乡村阅读直通车”项目,从2016年开始运行,共设30个服务点,覆盖福利机构、养老机构、新居民子女学校等。这辆特殊的“直通车”陈列了 4000余本图书,已开展服务3000余场,解决乡村阅读资源不足的问题,确保“服务到最后一公里”。

  秀洲区图书馆创新策划的“美味嘉书‘书式’生活新场景”项目,通过场景、展陈布置打造“书式”生活场景,提供阅读资源与交流平台。2024年共吸引近5万人次参与,获中国网等媒体报道,同时推出助农计划,设农产品销售摊位,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南湖区图书馆开展的“年味阅读”项目,通过“年味可以做出来”亲子活动、“年味可以读出来”诵读经典活动、“年味可以唱出来”新年歌唱大赛、“年味可以画出来”亲子活动等丰富的迎新系列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节日氛围。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北街道振兴社区开设的“邻享课堂”项目,聚焦社区居民需求,开设手工制作、健康养生等各类实用课程,促进邻里交流,营造和谐社区文化氛围。

  嘉善县西塘镇人民政府打造的“‘西塘有戏’IP”项目,挖掘西塘古镇文化资源,以戏曲表演为核心,结合古镇旅游举办各类戏曲活动,传承弘扬传统戏曲文化,吸引游客。

  海宁市图书馆推出的“典阅潮城:古籍文献活化利用”项目,利用馆藏古籍2.9万余册、诸多罕见珍本被列入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浙江省古籍修复站的优势,通过探索馆藏古籍文献资源的不同活化模式,让古人古籍“活”起来,深入推进文化基因解码,让公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

  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打造的“非遗四季美育课程”项目,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开设相应非遗课程,让市民在四季更迭中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桐乡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实施的“青春实验戏剧”项目,为年轻人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实验戏剧形式激发年轻人对戏剧艺术的热爱,推动戏剧文化创新发展。

  张元济图书馆实施的“‘阅享盐途’:行走中循古向新传文脉”项目,将阅读与实地文化探寻相结合,组织读者沿着历史文化遗迹行走,感受和传承海盐历史文脉。

  平湖市图书馆实施的“乡音乡行 阅读润心”项目,以馆藏地方文献为核心,将本土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等与旅游推广相结合,通过故事宣讲、图文展览、音视频体验等形式展示平湖文化魅力与价值 。

  海宁市文化馆(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两坊一铺’:非遗资源活化利用”项目,在已有的省市级工坊载体基础上升级打造,引入非遗潮坊、非遗潮铺,非遗工坊重生产,非遗潮坊重展示,非遗潮铺重销售,拓展服务内容、受众面和效能,打造海宁非遗资源服务新空间与活化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和乡村产业文旅融合。

  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村店合作 跨界融合:创新品质文化生活圈运营方式”项目,以该村的省五星级文化礼堂为起点,串联“五场一堂一中心”,打造综合性文化场所。2023年与新华书店合作开设首家村级书店“桃源书舍”,利用3A级景区村庄优势,打造自然亲子乐园、野炊营地、“桃花源记”民宿等文旅场景,丰富乡村文化内涵、村民和游客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