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吨库存布料价格谈不拢引“战火”
日期:02-17
N晚报记者 陈 强 通讯员 李晓慧
本报讯 商业经济往来中,纠纷时有发生。最近,在海盐县于城镇,一场突如其来的交易风波,让买卖双方剑拔弩张。海盐县于城镇民声服务队接到求助后,仅用5个小时就“浇灭”了因51吨库存布料价格燃起的“战火”。
“买方老板叫我到这里来拉货,装了一部分后,卖方老板死活不让我运走,这可咋办……”不久前的一个傍晚,于城“民声一键办”的电话铃声急促响起,买方司机马师傅(化名)焦急地求助,称在装运库存布料时遇到了大麻烦。
于城镇民声服务队当日值班的步金华、顾骏迅速响应,一刻不敢耽搁地奔赴现场,才知晓是买方孙老板(化名)通过中间人刘老板(化名)向卖方赵老板(化名)购买了约51吨库存布料,总价145000元左右,孙老板已支付80000元货款(由中间人代收),就在装车之际,由于近期市场价格波动和这些布料质量不一,双方谈不拢价格而僵持不下。
孙老板坚持只要3车质量好的布料,且希望价格定为2800元/吨;赵老板则要求布料不论质量好坏统一按2800元/吨计价;中间人刘老板由于前期沟通工作的疏忽,在矛盾愈演愈烈时作用失灵,最终造成赵老板直接阻拦装货,不让司机将货运走。
看到眼前混乱的场面,步金华、顾骏当机立断,将各方一同带至于城镇矛盾调解中心,围绕库存布料价格,开启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价格谈判大战”。
调解室内,步金华、顾骏充分施展专业才能,开展了非常细致的调解。一方面,他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交易规则,条分缕析解读那些必须遵循的“铁规矩”,让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在这场交易里的权利边界与应尽义务;另一方面,他们化身为“和事佬”,从维护长期合作、携手开拓市场的大局出发,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
历经5个小时的反复沟通、协商,调解人员终于找到了平衡点,提出一个令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在原有2800元/吨的基础上,将价格协商至2600元/吨。51吨库存布料的买卖双方及中介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郑重签订调解协议。根据协议,所有库存布料按实际称重数量计算,买方负责装卸并将货物全部拉完,费用自行承担,同时按卖方要求支付30000元定金,由中间介绍人刘老板代收。
据悉,于城镇“民声一键办”机制自运行以来,聚焦各类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快速响应、精准调度与高效处置,为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