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春风十里暖人心

日期:02-15
字号:
版面:第10版: 成长文苑       上一篇    下一篇

  N604班 查阅微 指导老师 邹姚云

  一个个灯笼点亮了夜空,一朵朵烟花绽放在天际,一副副对联装点了墙壁,一句句祝福在耳畔回响,这,就是春节!

  怀揣着急切与激动的心情,我和父母踏上了回老家的路。路上,柳树梢头透出点点嫩绿,草丛中冒出一小片新生的色彩。春风轻抚着大地,温暖了万物,也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到了傍晚,太阳缓缓西沉。我搬来一张板凳,踮起脚尖,仰起头,将一副对联小心翼翼地贴上门框。堂妹站在一旁,仰着头高声指挥:“斜了!斜了!往右一点!再往右一点!再往下一点!好了!”我跳下板凳,和堂妹一起读着春联:“春风送暖全家聚,旭日迎新万户圆。”金灿灿的大字熠熠生辉,每一笔、每一画都寓意着新气象、新希望。还有那倒贴的“福”字、画着活泼小鱼的图画、桌上琳琅满目的热菜,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到了晚上,夕阳已经沉入地平线,夜幕悄然降临,收走了天地间的光亮。突然,一阵鞭炮声划破了寂静,紧接着,无数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看,一点亮光划破了夜空,接着是两点、三点……那是烟花!灿烂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如同璀璨的流星划过,五彩缤纷,绚烂至极。我和小伙伴们踮着脚,仰着头,发出阵阵惊叹与欢呼:“真美啊!真好看啊”爷爷则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望向天空。此时此刻,每个人心中都涌起一股暖流,都在祝愿未来的日子一帆风顺,都在祝愿所有的美好能如期而至。

  春节到了!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祝福的时刻,也是一个承载着美好愿景的新起点。春风如同一位报春的使者,送来了春节的温暖与喜悦。那鲜红的对联、闪烁的烟花、浓厚的亲情,都将春节装点得无比热闹和美好。

  

  寻.年

  N桃园小学401班 龚航一 指导老师 沈菊芬

  “瑞雪兆丰年,吉祥如意来”。每一年,到了春节就充满了年味儿,你问我年味是什么?我想,年味就是一幅绚丽的相册,每一页都充满团圆的喜庆、鞭炮的喧嚣。

  这个春节,我们全家来到首都北京寻找年味。只不过这次的年味有些不一样——

  “冰糖葫芦哦,卖冰糖葫芦喽!”刚到北京,就听到了吆喝声。红彤彤的冰糖葫芦就是北京过年必不可少的美味,没有之一!谁能看到不馋、不流口水?老爷爷骑着自行车,后座上插着一大簇红彤彤的糖葫芦,车轱辘上也沾满了糖汁。奶奶给我买了一串,一口下去,冰冰凉凉的糖浆在嘴里绽放开来,紧随而来的是水果的甜香,酸酸甜甜,味道好极了。

  来到了北京,一定要去看过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才算不虚此行。北京有一条中轴线,贯穿了天安门、故宫、天坛、万宁桥等等有名的建筑物。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凌晨四五点的天安门广场早已人山人海。当卫兵举着国旗挂在旗杆上时,国歌的声音环绕在我耳边。虽然天气很冷,但我的心却滚烫的,我不由得也唱起了国歌,这是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

  感受北京年味,还要去逛一逛地坛庙会呀!晚上,我们来到庙会,大道两侧的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新春大红灯笼,在灯光的映衬下,妈妈给我在路旁拍的照片显得可喜庆了。

  庙会上的活动丰富多样,有猜灯谜、套圈等,还有很多特色小吃,让我们感受了一把红红火火过中国年的味道。“大过中国年”的地坛春节文化庙会上,我见识到了“年礼好物”——绢人娃娃、泥塑、兔儿爷……欣赏了“当代民间年俗盛典”,还品尝了各种美食——驴打滚、北京麻花、烤肉串……真是让我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呀!

  这真是一个特别有年味的春节。春节的仪式感是年味的传承,也是爱的传承。

  

  新年到 人欢笑

  N新农小学 301班 唐诗雨 指导老师 王佳怡

  “新年到,人欢笑,贴春联,放鞭炮……”每到过年,妈妈教我的这首儿歌就会从我的小脑袋里冒出来。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庆的笑容。过春节还有许多习俗呢,穿新衣,挂灯笼,放鞭炮,吃糖果,这些都是我们小孩子喜欢的事情,年味就藏在这些让我们快乐的事情里。

  春节期间,每次走到小区门口,就听见“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吓得捂住耳朵,却又忍不住从指缝里往外看。红红的鞭炮纸像花瓣一样在空中飞舞,落在地上铺成了一条红毯。空气中弥漫着火药的味道,这就是年味呀!

  看,菜场的玻璃柜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糕,有白色的、黄色的,还有夹着红枣的。我趴在玻璃上,看着师傅把热气腾腾的年糕切成小块,香甜的味道钻进鼻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妈妈买了一块给我,咬一口,软软的、甜甜的,这就是年味的味道!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发现了,年味就在我们身边,其实不用特意寻找,就能发现。我希望这些美好的味道、发自内心的笑容,能永远留在记忆里。

  

  年的模样

  N新农小学601班 刘嘉伟 指导老师 吴美娟

  年,是什么模样?它是王安石笔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热闹,是范成大诗里“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的期盼,更是归巢的候鸟,牵引着游子回家。

  记得1月21日那天上午,我们回学校参加休业典礼,班级里有六个同学已经在参加完期末检测后请假,随父母回老家过年了。小学同窗六年,我知道我们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是外地户口,虽然有的同学的父母已经在我们新塍镇的各大企业里打工多年,甚至已经在这边买房子安家了,但每至年关,大部分同学都会踏上归乡之路。我们班的罗同学就是出了名的思乡,四年级时的那年冬天,她连期末检测也没有参加,就早早地跟着父母回老家四川了。那一年也是疫情之后全面放开的一年,多少游子在他乡多年未能回去。这年,便如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游子们纷纷背上行囊,在那拥挤的车站,人潮涌动,他们的眼神中满是疲惫,却又闪烁着归家的急切。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不管是坐飞机在云端穿梭,还是乘高铁在轨道上飞驰,或是一家老小开着私家车在公路上奔波,都承载着一颗颗归家的心。当他们踏入家门,看到熟悉的面容,那一刻,家的温暖驱散了所有的疲惫,年的氛围便在这团聚中悄然弥漫……

  虽然每年年底,我不用如班级中的这些同学一般跟着父母在路上颠簸,奔赴这一场年的盛宴,但我也年年感受着它的模样:腊月二十三,奶奶在灶头上放些水果、两小杯酒、两小碗米饭、三炷香,点上一对蜡烛。我们家每个人轮流祭拜几次,再给灶神烧些纸元宝,就送灶神上天宫吃年夜饭去了。接着就是祭拜祖宗的仪式。祭拜祖宗,我们家也在这一天进行,只是祭拜对象从一个人变成了一大桌人。到了除夕这一天,可以说是一年之中的最高潮了,贴上春联和福字,一家人围坐,欢声笑语,在这烟火气中,年的味道愈发醇厚。正月里,我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串门拜年,分享美食,小孩子最欢喜的就是收红包,还有就是赏玩街头巷尾的红装喜庆,年的温情就更加生动鲜活……

  年,以它独有的模样,串起了亲情、友情与乡情,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但在数字化、现代化的今天,有些地方的年俗却逐渐淡化。我多么希望我们能一直保留这些“濒危”的年俗,即便岁月流转,中国年的模样永不褪色!让我们一起把它们传承下去,共同修补这面文化之墙上的破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