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黄 烨
聚焦发展重点,回应社会关切。当中小学生们背着书包走进校门,当家长们感叹“神兽归笼”的时候,关于教育、学生的话题也在嘉兴市两会的会场回荡着。
一直以来,“一小”——青少年儿童是众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群体。
“往年开学的时候都在学校门口迎接孩子们,今年参与两会议程,心里还是挂念着他们。”嘉兴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张晓萍从事教育事业30多年,在作为市人大代表履职期间,多次为教育工作建言献策。
今年她提交了《关于在中小学建设校园“一平米科技馆”的意见建议》。“目前嘉兴的地方科技馆只有一家,没有办法很好地满足中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她建议由市科技局、市教育局牵头,和科技馆、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联合起来,将学校碎片化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微型、灵活的“一平米科技馆”,“让孩子们在交互式空间里领略最前沿的科技。”
“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我认识几家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可以帮你联系。”她的建议也获得了其他人大代表的认可。
最基层的声音被听见,也正是两会的意义所在。让张晓萍感到欣慰的是,曾经的建议也切实提升了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她在2021年提交的《关于建立嘉兴市校园纠纷处置调解委员会的建议》被列为市人大年度重点建议,经落地后提升了校园纠纷调处化解能力。
不止教育工作者,两会中还有许多代表委员都将目光聚焦到了下一代身上。
比如,市人大代表、浙江福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厚君建议,加快嘉兴市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改造提升;
市人大代表、平湖市乡园旅游服务有限公
司总经理方熙建议,以课程、工具、实践三位一体模式,系统性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
市政协委员、嘉兴博物馆(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馆长吴海红建议,充分利用
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场馆,以全市德育规划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广泛开展“第二课堂”;
……
新的一年到来,新的学期开学,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我们期待,两会上的好声音成为呵护孩子们成长的阳光雨露,托举起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