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记者 陆黎阳 通讯员 怀小峰 包璐晨 □本版图片由嘉兴市中医医院提供
《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筋骨壮,体魄强。作为人体支架,骨骼犹如高楼建筑的钢筋桁架,托起生命之重。1959年,嘉兴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诞生,拉开了护航百姓健康的序幕。在岁月淬炼中,几代骨科人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驾齐驱,人才培养与学术进步协同推进,医教研全面发展,骨伤科已形成脊柱病、关节病、运动损伤、伤科与手足外科、中医筋骨五大亚专科,在传承厚植中医特色优势中紧跟现代医学科技前沿。
细分专科 精准医疗
骨伤科走出一条“专精优”强科之路
学科能力建设一直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与风向标。嘉兴市中医医院始终将强化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础性和引领性战略,持续点燃医院高质量发展动力引擎。骨伤科作为院内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传统优势学科,承担着推动全院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如何引领学科专科化,形成“专科、专病、专人、专治”的诊疗特色,一直是骨伤团队着力的重点。
“我们跑遍了国内有声望、有特色的医院,借鉴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诊疗技术,再结合自身特色进行融合创新。”嘉兴市中医医院骨伤科学术主任曾忠友认为,好的学科,就要做到科有特色、人有强项。
实践探索加考察取经,骨伤科进行了深化改革,设置了脊柱病、关节病、运动损伤、伤科与手足外科、中医筋骨科五大亚专科,分别由五位朝气蓬勃、专精技优的骨干担纲负责人精研“专病”。实现了学科专科化、专业精准化,医生施术更加“精益求精”,患者挂号更是“专病专治”。
骨伤科“大而全”向“专而精”细化的直接受益者,是广大病友群体。
77岁高龄的刘奶奶走路时不慎摔倒,肩膀重重着地,被家人送往中医院救治。曾忠友检查发现刘奶奶肩关节损伤严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骨折块间明显错位。考虑刘奶奶的身体状况和骨质条件,关节专科团队为刘奶奶进行了反式肩关节置换手术。这项高难度的“肩膀反着装”手术,成功让她的肩关节“焕发新生”,术后仅三四天时间,肩关节已经恢复大半功能,外展基本能达到100度,而且很快回归日常生活。
姚大伯多年前就在中医院做了左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成功保住了膝盖,术后行走如常。最近他的右膝关节也出现了问题,再度向当年给他做手术的宋永兴主任求助。“骨性关节炎有三种手术方式,单髁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感染风险低等优点,能保留膝关节交叉韧带等生理结构,本体感觉也更加自然。”病区副主任宋永兴介绍道。右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手术后第二天,姚大伯就能下地了,经过康复训练,已经回归正常生活,运动如常。
在医学探索征途中,骨伤科实现了多个突破。在省内率先开展直接前入路(DAA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臼周围截骨术、膝骨关节炎的双间室置换术、经椎间隙截骨矫形术、髋臼和股骨双侧截骨矫正髋关节发育不良技术、膝关节周围截骨术、髌骨不稳的标准化手术等,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实施单侧通道下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术、后路椎体次全切除、270度椎管减压并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等多项全国领先的高难度创新性手术,走在了骨伤发展领域的前沿。
守正创新 优化人才
打造能啃“硬骨头”的专业队伍
人才的吸纳和培养是骨伤科发展壮大的基石,近年来,科室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储备和打造一支充满生气、活力和潜力的团队。通过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目前,科室有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13人,主治医师7人和住院医师4人,其中医学博士2人,硕士18人。嘉兴市“351”人才骨科学科带头人1人,后备学科带头人2名,嘉兴市“腰椎微创研究”创新团队项目1项。
“科有特色,人有强项,学科才有希望。科室历来支持人才提档升级,精进业务,向医学高峰不断攀登。”骨伤科学术主任曾忠友为培养人才梯队倾注了大量心力。定期派送科室骨干人才前往省内外顶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了解最新学科动态,兼收并蓄。
团队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省部级、市厅级科研课题和基金项目20余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积极主办国家级和省市级继教班、精英论坛,促进交流,推广技术。曾忠友担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学组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保髋保膝学组常务副组长、白求恩浙江省骨科加速康复联盟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张建乔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严卫锋担任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务委员等。
百姓的迫切需求和期待,就是医院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近年来,骨伤科党支部在医院党委的号召下,积极探索党建与学科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办法,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中医专家王胜定期到大桥镇中心卫生院坐诊,中坚力量朱振康到凉山州宁南县中医院医疗支援,张建乔名医工作室在乍浦镇中心卫生院揭牌成立……
乍浦镇的卜奶奶被腰腿痛困扰多年,在家人陪同下住进了嘉兴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病房。骨伤科副主任、脊柱外科专科主任张建乔确诊其为腰椎椎管狭窄症,并亲自为其做了脊椎微创手术—Delta大通道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术。手术用时短,切口仅1厘米,术后卜奶奶的腰腿痛当即得到了有效缓解,第二天在支具的保护下恢复了正常行走。出院时卜奶奶笑开了花,对张建乔医护团队的精湛医术赞不绝口。卜奶奶只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众多受益者中的一员。
早在2022年,嘉兴市中医医院就通过整合区域优质资源,牵头成立嘉兴市中西医骨伤联盟,五县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共同参与。“联盟成立的主要目的是整合和共享现有区域内骨伤医疗资源,力求在专科共建、人才培养、特色技术发展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区域中医骨伤专科发展,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骨伤科主任汪海东介绍。
紧跟趋势 创新突围
满足百姓“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人无骨而不立,骨无关节而不灵,筋骨骼对人体活动与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多重作用。为把握各类新的疾病源,骨伤科潜心钻研,创新技术和治疗方法,只为能提供更加微创、更快恢复、更佳效果的医疗服务。面对百姓“多元化”的健康需求,骨伤科以病人为中心、以关爱为半径,全力推动管理优化、服务提升、环境优化,倡导有温度的医疗,为病区有困难的住院患者捐款,为住院患者送上生日祝福,提供寓教于乐的术后康复锻炼……
“亏得听了严主任的课,找严主任帮我做了手术,再也不用遭这么多罪了……”60岁的王师傅在病区副主任、医学博士严卫锋的诊室里一边活动肩关节,一边感慨道。前段时间,王师傅两侧肩膀感觉疼痛,手臂向上使不上劲,连一个热水壶都拿不起来。因为在社区听过严主任的课,于是找到他进行了肩关节镜手术,术后手臂恢复得很好,不仅疼痛消失,而且活动和力量都恢复如常。
肩痛是许多人遭遇的问题,特别是中老年人常受其困扰。为进一步提高全民对肩部健康的保护意识,推动肩袖损伤病知识普及,严卫锋自2018年起开设“肩痛学校”公益科普讲座,定期免费给肩痛患者进行科普宣讲,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近年来,群众体育运动呈现了爆发式增长态势,与之相应的运动损伤类新病种也快速增加,“运动医学”再次成为新热点。曾忠友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新需求,着手筹建健康运动评估指导中心,开设运动门诊,承接运动处方师、运动生理师和体育运动指导师培训工作,推进形成“检测—评估—指导—预防—诊治—手术—康复”的一体化诊疗模式。据悉,嘉兴市中医医院健康运动评估指导中心也即将启用,之后将为各类人群提供专业运动检测、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推进运动与健康深度融合。
去年,嘉兴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运动医学团队成功为嘉兴市马拉松赛事提供健康运动指导、急性运动损伤处理、运动后体能恢复、中药茶饮等医疗创新服务,获得多方好评。据悉,该运动医学团队还将参加2025年3月在嘉兴举行的亚洲马拉松赛的专项医疗保障工作。
当历史的指针转向2025年,这个镌刻着“十四五”规划功成与“十五五”规划启幕的特殊纪年,同时也是市中医医院推进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之年。站在新的发展征程上,嘉中“骨科人”步履铿锵,以攀峰者的姿态,诠释医者仁心。嘉兴市中医医院将继续以岐黄血脉为经纬,在长三角中医药创新版图上编织出守正创新的锦绣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