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采访市人大代表、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张晓萍
N晚报记者 居 郦
摄 影 万 山
儿童观察团观两会
采访对象:
市人大代表、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
张晓萍
小记者: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曹馨仪
海盐县澉浦小学 叶一凡
采访时间地点:
2月11日 嘉兴大剧院
2025年嘉兴两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周嘉兴各中小学也迎来春季开学。教育关乎国计民生,一直是两会关注的焦点,围绕基础教育、科技赋能等方面,代表委员们提出了颇多建议。
教育话题和我们每个孩子息息相关。2月11日,晚报小记者采访市人大代表、嘉兴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张晓萍。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科学老师,张老师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在中小学建设校园“一平米科技馆”的意见建议》,一平米能建一个校园科技馆?AI如何更好地赋能教育?“科教融合”如何实现?……对话中,作为教育议题的直接“受益人”,小记者们对科技教育未来的思考得到了张老师的赞赏和肯定。
代表提建议:
校园里建“一平米科技馆”
曹馨仪:今年两会您提交的建议是建“一平米科技馆”,能和我们具体聊聊这份建议吗?一平米真的能建一个科技馆?
张晓萍:科技馆可以让我们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是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载体。一般一座城市也就一个地方科技馆,无法充分满足众多在校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学生参观地方科技馆的需求。
作为市人大代表,会前我走访了不少中小学,还专门咨询了市科技局、市科协、市科技馆、清华长三院、嘉兴教育学院的领导专家,以及一些企业代表,由此提出了在嘉兴市中小学建若干个“一平米科技馆”的设想。
什么是校园“一平米科技馆”?就是充分利用学校门厅、走廊、连廊、过道、楼梯拐角、教室角落等各种非正式空间建的微型科技馆。它灵活、集约,建设成本低,通过整合资源、提供丰富多元的服务与活动、嵌入数字技术等方式,可以为科学教育开拓新空间,从而成为科学实践教育的有效载体,以“一平米科技馆”撬动科普教育大世界。
科教融合:
探索建立跨系统多部门联动机制
曹馨仪:“一平米科技馆”有哪些功能和亮点呢?
张晓萍: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建议可以由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教育局牵头,统筹协同社会资源,顶层设计人财物的保障机制、合作模式、周期性评估与改进、外部环境影响等问题,在嘉兴市中小学试点推进“一平米科技馆”建设,探索建立“科技+教育+企业+公益组织”的跨系统多部门联动机制。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
一是通过校园“一平米科技馆”建设深化馆校合作机制。地方科技馆可以打破科技馆的“有限”围墙,将优质资源、展品引入学校。同时结合不同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与学生需求,助力学校打造“一校一品”的科技特色。
二是通过校园“一平米科技馆”建设深化校企共建机制。我参观过不少本土高科技企业的展厅,普遍运用高科技手段将企业发展、企业文化、企业的尖端产品等作了生动、新颖、引人入胜的展示。但是我们的同学走进企业的机会是少之又少的。校企合作“一平米科技馆”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让同学们知道家乡的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等是如何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创造社会价值的,增强自豪感。
三是通过校园“一平米科技馆”提升学校科学教育水平。一方面学校可以依托不同形式的“一平米科技馆”,以“场景式、主题化”方式打造出小、微、精的科普特色主题展览;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托“一平米科技馆”孵化培养学校的小馆长、小策展人、小讲解员等。不同学校间的“一平米科技馆”可以流动起来,实现“一平米科技馆”校际成果共享。
AI赋能教育:
方法用对,帮助提升思维层次和水平
叶一凡:这个寒假,“DeepSeek”这个名字频繁出现在科技新闻和社交媒体的热搜榜上,您是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的?您觉得我们学生可以用吗?怎么才能用它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
张晓萍:从之前的ChatGPT到今年的DeepSeek,技术的进化越来越快,尤其是DeepSeek,最让人满意的是它不仅会给你答案,还会展示它深度思考的过程。如何使用好AI?方法用对,可以帮助我们去掉没必要的重复刷题,提升我们的思维层次和思维水平。
例如数学的学习,你给DeepSeek一道应用题,然后要求以苏格拉底提问法引导你解题,每次只提一个问题,回答后再继续提问。根据你的思维水平、解题能力,它会循循善诱,一步步引导你获得解题思路。同时,它还能根据这道题生成同类型的题目,让你进行针对性练习。
我认为,技术革命带来的都是人类劳动力的解放,它们是为了更好地协助人类,而不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