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声
N晚报记者 朱 鑫
作为经济大省,浙江并不靠“量”的堆积,而是靠“质”的一步步攀越。数字经济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浙江的产业结构,还为浙江赢得了未来的入场券。
“如何发挥好嘉兴的算力资源优势?”“嘉兴何时能有‘六小龙’这样的企业?”今年嘉兴两会间隙,代表委员们聊天时,DeepSeek(深度求索)以及“杭州六小龙”可谓是大热话题。
“杭州六小龙”是指近年在杭州崛起、处于新技术领域前沿、在业内具有影响力的六家“科技新贵”。宇树科技的春晚赛博节目、深度求索的爆火开源大模型,正好在春节前后完美亮相,引发全球关注。
“六小龙”不仅在全球科技舞台上锋芒毕露,还掀起了各地对发展前沿产业的思考。这些当然也在代表委员们的视野中,许多人的建言内容就是这个方向。
比如,市人大代表,嘉兴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江军认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嘉兴必须提早谋划、超前部署;市政协委员平湖市联络组建议加快构建算力产业新生态,聚力打造长三角智算中心;市政协委员、嘉兴大学经济学院数字经济系主任汪菲建议,要制定数字人才招引育留专项政策、强化产才深度融合。
“六小龙”之所以在代表委员间话题性十足,一方面是因为杭州是全省领头羊,具备学习的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在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担当时,嘉兴有紧追先进的急迫性,而且从产业角度来看,嘉兴也有很强的契合度。
嘉兴市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所在城市,已建成乌镇之光、长三角·平湖润泽国际信息港一期2个算力中心,被认定为全省首个万卡算力集群,投运算力约占全省已建算力规模60%。日前,DeepSeek接入国家超算乌镇中心,“最强Ai”牵手“最强大脑”,便是充分的证明。
经济大市敢于“挑大梁”,在于有支柱产业“压舱石”,更有未来增长底气。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担当,就要练就更多看家本领。
学习杭州,未必意味着嘉兴也能孵化出同等企业,而是学习杭州培育优势产业的方法,继续提升创新氛围、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练出自己的“六小龙”,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