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成长”中,让民生幸福更“可感”
日期:02-12
昨天上午,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相关办法。 N记者 俞中岳 摄
N晚报记者 黄 烨
昨天,嘉兴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市长李军作政府工作报告。发展之问不断有答案,民生之呼声声有回应。在万余字的报告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推动民生幸福更加可感。”
对于任何一座城市而言,两会都是一年中的大事,政府广纳意见建议,谋篇布局,老百姓则从中了解城市发展情况,而政府工作报告更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
一段段文字,一个个数据,不论是去年嘉兴发展回顾,还是今年嘉兴发展展望,能让老百姓有所感触的往往不是庞大的数字,而是一件件“身边小事”。
总说城市是个“有机生命体”,就是说城市和人一样,有血管经脉、肌肉骨骼,能呼吸吐纳、新陈代谢。只有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治理,才能让这个“生命体”更健康。城市在“成长”,作为最基层的细胞,老百姓的生活也在不断变化,可以说我们对于幸福生活的“阈值”在提高。
政府不但要回应民生诉求,解决群众痛点问题,消除群众忧虑,还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才能让社会经济发展从“无感区”步入“有感区”,让人们拥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幸福感。
翻看政府工作报告,数字也是让人“可感”的。“15分钟公共服务圈”均衡可及水平全省第一,农村居民收入保持全省首位,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兑付补贴资金11.2亿元,完成综合交通投资437亿元,跨省通办事项扩大到1099项,528家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建成示范性学生满意食堂105家……
或许你已经感受到了在嘉兴通勤时间更短了、跨省办事更方便了,或许你不久前通过“以旧换新”添置了新手机,又或许从孩子口中听说学校食堂的饭菜更好吃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许多内容都能和生活中的点滴变化直接联系起来。
甚至乡镇菜场也上了政府工作报告——新塍农贸市场成为全省首个五星级乡镇农贸市场。
时代前行、城市发展,一枝一叶的生长都在被牵挂。正是将为民服务的牵挂贯穿于政府工作中,才能让民生幸福“可感”。
春节刚刚过去,新一年的序幕拉开。聚力消费和服务业扩容提质,聚力建设交通强市,聚力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聚力增进民生福祉……透过政府工作报告,嘉兴的幸福未来也“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