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平湖市:共富共治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

日期:02-11
字号:
版面:第03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孔嘉敏 通讯员 陆浩强 刘维佳 图片由平湖市委宣传部提供

  

  江南烟雨中,一片稻田倒映着白墙黛瓦,流水穿桥而过,浸润着平湖千年文脉的肌理。这个文人笔下的“金平湖”,而今正执“千万工程”之笔,在城乡融合的宣纸上泼墨书写共富共治的现代诗行。

  在这里,生态绿道蜿蜒如丝带,智慧农田铺展如棋盘,棒球场上的欢呼声与古镇书院的琅琅书声交响成曲。在这里,“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治理优”的治理愿景早已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共富实景。

  2024年,“金平湖”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全年农户持股收益达5200万元以上,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7%;“平服365”“平治110”两大平台融合贯通、高效运转。

  成绩的背后,是“千万工程”二十余载的精耕细作,是城乡要素如潺潺春水般自由畅流的深刻变革。眼下,平湖正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奋力谱写“生态优先、产业为基、文化铸魂、治理护航”的共富共治新模式。

  

  高水平深化“千万工程”:

  从“全域秀美”到“全域共富”

  

  当晨曦穿透薄雾,无人机镜头下的平湖正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曲——千年水网间,数字化监测终端如星辰闪烁;古桥廊檐下,焕新农居与智慧设施相映成趣。

  2003年,随着“千万工程”一声哨响,平湖第一时间响应,从全面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到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20多年,平湖紧握“千万工程”之笔绘就城乡全域颜值。

  行至曹桥街道马厩村,时空折叠的魔幻感扑面而来:千年马厩庙大桥畔,无人农机的轰鸣与赛艇划破水面的清响共谱新韵;修葺一新的文化礼堂内,“村K”歌声穿越质朴老街,与“桥馆”文物的无声诉说碰撞出文化裂变。

  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日均接待游客超1500人次的网红小镇,几年前还是远近闻名的“猪三角”?为推进“千万工程”建设,马厩村推进“腾笼换鸟”,腾退“低散小”,换来优质文化产业企业和文化产业精品项目,赛艇小镇也因此横空出世。

  一系列壮士断腕的举措,让生态伤疤重新绽放光彩。去年至今,马厩村成功入选2024年第一批全省金3A级景区村庄名单,马厩村文化礼堂入选省金牌五星级文化礼堂,马厩赛艇小镇入选2024年幸福河湖“十佳滨水户外运动场所”优秀案例名单,赛艇文化驿站成功入选2024年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后两个项目均属嘉兴唯一。

  阡陌交错,水清河净,数字赋能,精准治理,全域建设……如今的平湖,步步皆景。

  穿行于“钟溪棹歌·隐世田园”风景线,钟埭村、沈家弄村等省3A级景区村庄串珠成链。秀美一条线,带富一乡人,近几年,平湖连续开展风景线建设,仅钟埭村便培育出15家农家乐、7家精品民宿及十余处休闲体验场所,年营收达3000万元。

  当生态建设进入“美丽经济”新阶段,平湖将改革目光投向农民最关切的住房领域。2023年,平湖启动《农民住房改善三年行动方案》,直面当前农民住房改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截至2024年底,新启动农村公寓房建设5271套,超额完成年度计划50.6%;累计改善农房3355户,完成率达167.8%。“很多乡村的自建房时间久,房屋老旧,大家都有改善住房的需求。这几年,不管是新建的农房还是新造的公寓房,条件都明显改善。我们期待的不只是新居所,更是新生活。”市民沈爱萍的期盼,正是平湖持续深化农房改造的初心。

  从环境整治到民生提质,平湖用实际行动为美丽经济永续发展作答。2024年,平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99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3:1,连续6年呈下降态势,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典范。这座江南小城的振兴之路,正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着独具特色的解题思路。

  

  高质量打造品质城市:

  从“空间整合”到“价值共生”

  

  城市品质的高度,决定了共同富裕的厚度。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平湖以实际举措展示了城市品质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谱写了一幅城乡共荣的美丽画卷。

  2024年,平湖成功打造了全省首个以运动为主题的“悦享运动·爱达未来”县域风貌区。这一风貌区横跨曹桥街道、当湖街道、林埭镇和乍浦镇(嘉兴港区)四个区域,25公里的游线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将赛艇小镇、九龙山、棒球小镇等特色区域串联起来。在这里,运动设施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城市与乡村不再是割裂的地理概念,而是相互映衬、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活共同体。凭借其独特的魅力,这一风貌区迅速成为人们向往的运动休闲胜地,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如此,钟埭街道永兴国际商业街区、新仓镇粮仓(1955公社)沉浸式剧场入选2024年度嘉兴市首批风貌特色镇优秀案例。

  与此同时,平湖市中心城区正在孕育未来生活的理想模板。作为平湖首个省级未来社区,东湖未来社区规划面积达160公顷,实施面积30公顷,以“未来邻里、未来教育、未来健康、未来服务、未来治理”五大场景为核心,投资6500万元打造了友邻之家、泳池改造、幼托及老年活动室等项目。此外,社区还充分利用平湖市图书馆的现有资源,建设了幸福学堂和共享书房,满足多年龄段居民的学习与娱乐需求。

  在这里,友邻之家的咖啡香气与邻里广场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智能化泳池与全龄托育中心构建起“一老一小”的幸福闭环。居民李阿姨感慨道:“自从社区改造后,邻里之间的互动多了,我家小孙子也有了专门的幼托活动室,生活更加便利了。”如今,走进平湖市中心城区,未来社区建设的显著成果随处可见。2024年,平湖共完成了沐阳社区、永兴社区等6个未来社区的建设,并通过了29个“一老一小、老幼融合”服务场景的验收,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漫步在平湖街头,随处可见错落有致的口袋公园和主题公园。这是平湖打造品质城市的另一种创新模式。近年来,平湖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积极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方向,顶层谋划“公园城市”建设,让绿色生态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书写“人、城、境、业”和谐共生的美丽篇章。此外,平湖还大力推进绿道建设,将各个公园、社区、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张完善的绿色生态网络。

  通过“空间整合”推动“价值共生”,如今,平湖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绽放独特的魅力,从城市街巷到田园村落,处处可见匠心独运的文旅地标,每个乡镇都捧出了独具韵味的“现象级”文旅IP。2024年,全区域16个3A级景区村庄已实现100%运营团队入驻,A级景区村庄更是实现了全域覆盖,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去年全年,平湖乡村旅游人数达到84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5.3亿元。

  

  高标准擦亮文明品牌:

  从“文化浸润”到“精神共富”

  

  当钟埭街道智创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路演舞台上,14个精心打磨的文明实践项目次第登场时,人们看到的不只是创新思维的碰撞,更是一幅“浙江有礼·报本平湖”的文明长卷。近年来,平湖扎实推进“浙江有礼·报本平湖”市域文明新实践,目前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4个,同时,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景点等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点413个,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建设。

  文化如同千年古树深扎的根系,既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又生长出时代的繁枝。如今,平湖正以文化为支点,撬动从文化浸润到精神共富的深层变革。

  回首过去的一年,平湖文化领域繁花似锦:吴一峰艺术馆新馆顺利开馆,馆内收藏各地名家书画,传统水墨与光影技术交织成辉;“老鼎丰酱油”省级非遗工坊、“平湖糕点”省级非遗工坊成功入选省级非遗工坊名单,让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芒;平湖市康达食品厂、平湖市钟溪仁记酒业成功获评 “嘉兴老字号”,为城市商业文化注入新活力……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平湖也有建树,围绕夯实文化阵地、丰富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培育文艺先锋等多个维度发力,持续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24年,平湖成功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不仅如此,在全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CMDI)排行榜中,平湖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脱颖而出,位居第6,为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的创建呈上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除此之外,平湖还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平湖后生”便是其中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地域文化品牌。2024年,“平湖后生”系列文化品牌以及“文明友邻汇”工作获得中央文明办调研肯定,这无疑是对平湖文化建设工作的一次有力背书。

  文化不仅是精神滋养,更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它推动着社会全方位的进步,其中也包括社会救助体系的创新变革。作为全省唯一救助慈善融合改革试点,平湖打造的“同心向善”数字平台于2024年正式上线,也由此开启了平湖市社会救助的新篇章。自试运行以来,该应用成效显著,已与25家省级慈善组织成功实现精准对接,累计促成近50个项目达成跨区域落地执行意向。这些项目聚焦自闭症、罕见病和发展赋能等领域,填补了平湖本地慈善资源在这些帮扶领域的空白,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与温暖。

  

  高效能创新社会治理:

  从“智慧治理”到“多元共治”

  

  共同富裕,不仅体现在物质的丰饶,更如丝线,织就优质的社会环境,串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智慧治理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平湖社会治理的全新格局,激活了“一池春水”。以往,基层治理常受碎片化、分散化、矛盾化等难题困扰,为了逐一击破这些问题,平湖创新推出“平治110”社会治理品牌,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可以通过“平治110”反映问题,职能部门就能第一时间接收并快速办结。

  “又快又好!”说起“平治110”,群众都连连竖起大拇指。去年,平湖持续深化“平治110”与“平服365”衔接联动,推动社会治理事件和问题解决“一窗式采集,一站式转办”。截至12月底,平湖双非警情累计分流21085起,1分钟签收率达到99.92%,24小时反馈率达到100%。

  在此基础上,平湖乘胜追击,再次创新基层智治模式,通过“息事无讼”系统平台全流程跟踪调解案件,建立“法院+司法局+工商联+社会治理中心”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此外,平湖市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打造家事纠纷化解“一类事”综合模块,设立家事纠纷化解“一类事”七大子应用场景,与110、12345、12338、和睦e家等平台互联互通共享,实现家事纠纷化解“信息一键流转、部门高效协同、队伍即时响应、问题现场解决”。

  “一桥两山塘,平安一线牵”,在广陈镇山塘村,一块刻字木匾挂于桥头之上。平湖与上海金山区地域相连,两地共有8个镇为毗邻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浩荡东风中,平湖与上海金山区共执如椽巨笔,在省际边界绘就组织体系联建、矛盾纠纷联调、警务协作联动、执法司法联合、治理成果联享的“五联”治理壮阔图景,创新推出毗邻治理“广陈模式”。

  与此同时,平湖不忘推动平安创建提档升级。精心制订并下发高质量平安建设攻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十项重点任务和清单。去年,平湖顺利举办首届平安浙江文化周宣传活动暨平湖市平安示范街区建设现场会,并在三港路平安示范街区打造平安金鼎公园,将平安理念融入城市的每一处角落,让平安氛围如春风化雨般润泽人心。

  天成地平,湖海安澜。近年来,平湖的平安建设有目共睹:勇夺省平安建设“十九连冠”,荣获全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息事无讼”解纷工作法被列为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毗邻治理的“广陈模式”获评2023年度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平安建设优秀案例……站在新起点上,平湖将以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标准深化平安建设,以平湖平安底色换取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幸福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