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春风化雨润“三农”

日期:02-10
字号:
版面:第07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严 涵 通讯员 汪忠涛 樊根苗 图片由嘉兴市供销社提供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随着新一年的到来,广袤的嘉禾大地又将拥抱万物复苏的季节,田野吐新,农机轰鸣,泥土翻飞,无人机盘旋……现代化农业又将铺陈新画卷,孕育丰收新希望。

  作为农民的“贴心人”、乡村振兴的“护航人”,嘉兴供销合作事业与时俱进,从过去传统单一的日用品、农资经营向构建综合性、规模化、现代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转变,使农民群众身边这个“老朋友”焕发新生机。

  绿色农资、冷链物流、消费帮扶、土地托管……过去一年,嘉兴市供销社在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深化 “三位一体” 改革,创新发展“新仓经验”,加快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性平台。

  筑牢农资保供“经纬网”

  春天将至,嘉兴春季农业生产渐次展开,农资市场进入购销旺季。每年这个时候,嘉兴市供销社都会全力组织调度各类农资产品,保障全市春耕有序进行。

  记得去年3月,一场“绿剑护农保春耕,供销帮扶送农资”活动像一缕春风吹进了秀洲区新塍镇洛东村农户的心窝,市供销社为他们送去优质配方肥14.5吨,并提供农业技术咨询服务。“春天正是需要化肥的时候,供销社给我们及时送来化肥,一年下来收成很不错。”收到过备耕“大礼包”的村民徐建根很是开心。

  农资供应是否量足价稳,事关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

  去年年初,嘉兴市供销社与下属农资公司签订化肥承储协议,确保市级化肥储备规范进行,五县(市)两区各供销社精心组织抓好农资商品的采购和调运。同时,依据要求,在市、县两级供销社按时组建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处室、下一级供销社和所属农资公司负责人等为成员的市、县两级供销社农资保供专班,成立农资保供联盟,全面构建保供工作体系,保障农资的调运、储备和流通顺畅。

  2024年,嘉兴市供销社系统组织供应化肥14.81万吨,同比增长10.69%,为春耕备耕、秋收秋种等关键农时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除了农资保供,嘉兴市供销社系统对标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方案(2022-2025)》,以绿色农资助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目前,平湖已列入“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全国试点,在这里,农民已经习惯了用手机买农药,下单后就有标着“数字移动药房”的货车送货到家。

  “我们已经实现覆盖平湖全市500多个种粮大户以及72家农资店的移动药房农资配供服务体系,提供市域范围内30分钟配送服务,助推‘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全链服务’数字化服务模式提质增效。”平湖市供销社党委委员、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杨光明介绍,依托平湖市农废归集中心,平湖还开展农资生态管理工作,去年全市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45.73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

  推动“浙农服”迭代升级,加速“智慧农资”场景运营提升;发力市级农资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推动农资销售与技术、金融支持服务相结合……2024年,嘉兴市供销社不断将数字“因子”注入农资供应服务,云上管理、科技赋能已然成为农资供应的新景象。

  畅通农产品供需“大循环”

  每天凌晨,嘉兴水果市场周边早已灯火通明,大货车、三轮车、电瓶车运输一箱箱水果进出,忙碌且有序。

  作为“华东第一果市”,嘉兴水果市场每年消化海南三分之一的芒果,是全国最大的芒果批发集散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菠萝蜜交易中心,在全国果市大流通中发挥着空间枢纽作用。按照市委打造千亿级世界水果交易中心的目标要求,市供销社持续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嘉兴水果市场。2024年,市场累计交易量413.09万吨,同比上涨6.04%,交易额580.94亿元,同比上涨4.37%。

  冷链物流“有而不优”,农产品无法长时间保鲜的难题如何破解?桐乡市供销社构建的数字化冷链物流生态体系改变了这一现状。

  “依托全市系统现有资源和服务网络,投资打造了石门镇春丽桥村冷库等3个中心冷库以及7个现有的村(合作社)冷库为产地预冷库的智慧冷链仓储物流体系。”桐乡市供销社综合业务科副科长杨波告诉记者,桐乡通过构建农产品分级、预冷、包装、储存、运输等在内的冷链物流生态闭环,更大程度保证了食品安全。

  织密冷链物流网络,将有效促进农业商贸的整合和流通。去年,嘉兴市供销社全力全速推进嘉兴市级供销冷链产业交易中心项目,努力打造集冷藏、冷冻、加工配送、供应链管理于一体的现代流通平台。

  品牌化是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的重要途径。去年年底,“嘉兴大米”新米上市发布会正式举行,以“供销1号”为代表的新产品受到市场热烈追捧。

  从种好“一粒谷”到炼好“一粒米”,嘉兴市供销社底气十足。去年,联合各专班单位先后研究制订《“嘉兴大米”量质齐升栽培技术规程(草案)》《“嘉兴大米”加工企业准入标准(试行)》等,并投资组建市供销米业公司,对“嘉兴大米”全产业链实现“清单式”闭环管理。2024年,“嘉兴大米”优质稻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带动农户亩均增收200元。

  在嘉兴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由市供销社运营的“嘉田四季”“嘉兴大米”“嘉供保”三大品牌能级不断提升,树立起“嘉字号”农产品优质优价形象。“嘉田四季”品牌还在去年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项目,系全省唯一。

  2024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实现消费帮扶交易额超81.92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梯队。嘉兴市供销社申报的《以“三链同构”推动消费帮扶提质增效》案例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为全国消费帮扶工作提供了“嘉兴经验”。

  奏响农业社会化服务“交响曲”

  眼下春寒料峭,但海宁市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满载着“嘉兴大米”的卡车在这里出发,将好米送往千万家庭。农事服务中心可为粮农提供种子、育秧、收割、烘干、农产品检测、销售等全程化服务。

  “通过预约排队的方式,有需求可以来烘干,大户一次性可以进260吨左右的潮粮。”海宁市供销社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戴如红说。

  海宁市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由该市供销农发公司和海洲街道张店村、金龙村等共同出资修建,在满足自身土地稻麦烘干的基础上,可再为全市提供约1.4万亩粮食的烘干能力,并提供5000亩育秧服务和3.5万亩农业机械服务。

  截至目前,嘉兴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事服务中心53家,海盐县沈荡镇万好农事服务中心、平湖市新仓镇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等多个农事服务中心项目入选省级农事服务中心名单。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如何让土地资源发挥出更大效益?“强村公司+龙头企业+职业农民” 的土地托管运作模式开启土地“致富密码”,推进现代粮食全产业链集成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流转土地1.2万亩,建设新仓镇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提供“1+7”农事综合服务供应链……在平湖,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创新经验让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2024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开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无人机飞防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200万亩次,同比增长7.46%。

  此外,产业农合联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织载体。嘉兴市供销社引导从事同一产业的农合联会员组建产业农合联,探索出了“依托龙头企业”“地标品牌赋能”“运营公司服务” 等多种实体化运作模式,有效提升了产业农合联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展望为农服务“新未来”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今后开展为农服务工作,嘉兴市供销社如何追求更高的联农带农奔富“满意度”?下阶段的“三农”工作施工图已绘就,市供销社将从“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销新体系’”“开拓农产品流通市场‘供销新网络’”“实施高质量城乡融合‘供销新行动’”这三大方向发力。

  嘉兴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钱松华表示,展望2025年,嘉兴市供销社要把土地托管服务作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业务工作来抓,同时发挥市级农资仓储物流中心和县级“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的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继续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在原先“三个嘉”品牌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嘉兴供销“三亩”品牌,让群众吃上更健康更放心的农副产品。此外,全市供销社系统还将深入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发挥系统农资供应主渠道优势,进一步完善以市、县农资公司为龙头,农资配送中心为纽带,镇、村农资经营门店为基点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体系,托起田野新绿,守护粮食安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嘉兴市供销社将为服务 “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