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讯员 张 凤
“姚叔,这个水壶给你修好了,你拿回去试试啊,不行再跟我说。”“还好你帮我修,我就是想用这个水壶,我用惯了不想换,真是谢谢啊!”近日,在海盐县望海街道北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姚叔从老贺手中接过水壶,开心地连连道谢。
老贺名叫贺刘军,是居民口中的“靠谱人”,也是行走的“志愿红”。无论是社区微服务日,还是各种志愿活动,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总是以诸多闪光点活跃在社区,他好似一颗“螺丝钉”,虽不起眼却有大用处,哪里需要固定、修补,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默默地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们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负他们。为大家,也是为自己,能做一点是一点,因为我们都是老年人。”面对赞扬,贺刘军总是摆摆手。
风雨无阻
磨了900余把刀的暖心服务
“书记,明天微服务日活动还是开展的吧?我磨刀工具都准备好了。”“开的,开的。”在得到确定的回答后,贺刘军安心地放下了手机。
微服务日一大早,贺刘军就带着自己的工具早早来到了现场开始“接单”。当时临近过年,居民磨刀需求越发明显,不一会儿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只见贺刘军跨坐在长条椅上,接过居民的刀具,往上面喷点盐水,在磨刀石上来回地打磨,数十下后,再喷盐水,再磨,几分钟后,一把刀就变得锃亮而锋利。“好了,回家试试吧!”“哎呀,贺师傅你磨的我放心,上次磨的菜刀就很锋利,我就等着今天来找你磨,正好要过年了,这刀也给它磨磨好派用场。”伴随着爽朗的笑声,居民满意地回家了。
这位居民刚离开,后面排队的居民紧接着过来,几把刀磨下来,贺刘军都热出汗了。他脱下外套,擦擦汗、捶捶腰,继续磨刀。“一般磨一把刀需要10至20分钟,最多的时候一天磨了40多把刀,晚上回家胳膊酸、腰腿疼。”贺刘军笑着说。
“各处酸疼,一分钱不赚,图啥?”面对记者的疑问,贺刘军脱口而出,“不图啥,我会这手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能用这手艺为大家做点事,我感觉自己很有价值,也很开心。”
自2022年6月开始参与社区公益磨刀服务以来,贺刘军每逢社区服务日,风雨无阻,一定到场。为了更好地为居民磨刀,他自掏腰包先后买了3块磨刀石,累计为社区居民免费磨了900余把刀。
干劲满满
500多个小时的志愿力量
“贺师傅,梅花糕好了吗?”“贺叔,帮忙分下这个鸡蛋。”“老贺,豆浆不够了。”不久前的一个的周末,凌晨5点多,贺刘军就已经忙开了。打豆浆、装杯、煮鸡蛋、分早饭、打扫卫生……在社区组织的跑团迎新活动中,他第一个报名当志愿者。
而太多这样的志愿活动里,都有贺刘军的身影。每月的第一个周六下午3点,贺刘军都会准时忙碌起来。他要帮忙把夜市摊位摆好、垃圾桶放好、电源线接好……等夜市结束后,他还要帮忙收拾清理。
哪里需要,贺刘军就出现在哪里。协助清理小区楼道卫生死角、修补小区破损墙面、做好交通文明劝导、宣传文明养犬、平安巡逻……自从成为社区银龄志愿者以来,贺刘军已经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500小时,在这一数字的背后,是他对社区无尽的热爱和无私的付出。
“老贺人特别好,有一次我家里的电灯坏了,大晚上的我只能打电话给老贺,老贺第一时间来帮我换,水管坏了也是他修好的,我真心地感谢他。”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王阿姨感慨道,“‘有事找老贺’是大家经常说起的一句话,而他们的很多需求也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好人好事,不分大小;志愿精神,永放光芒。贺刘军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把志愿服务做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关爱与帮助。“参加志愿活动对我而言不是付出,而是一种快乐。”贺刘军说,“现在我只要有时间就会报名志愿活动,为大家服务,大家的肯定让我干劲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