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不一样的年味

日期:02-06
字号:
版面:第07版:文化中国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感觉“徽”常好

  

  N文/摄 晚报记者 陈培玉

  

  走进安徽宣城,婉约淡雅的徽派建筑贴着大红春联,诗墨浸染的中国宣纸文化园内活动多多,“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也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这座以宣纸、宣笔、徽墨闻名的城市,不断释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染着我们。

  年初三中午12点不到,我们来到宣城泾县。在孩子们一声声“下午去哪儿”的催促声中,我们启程出发。这一站是开车去体验皖南川藏线的蜿蜒曲折,顺道去当地一家名为“瀑布咖啡”的网红店。

  开车行驶在皖南川藏线上,队伍中有人享受着“弯越多越爽”的驾驶乐趣,也有人“晕得慌”。据朋友介绍,皖南川藏线全程约120公里,有351个弯和21个回曲,沿途汇聚了原始森林、草原、青山、碧水,即便是摄影“小白”的随手拍,也美得可以做电脑桌面。

  云绕山间水绕城,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是无穷尽的野趣,我们一路捡拾。驱车40多分钟后,就到了“瀑布咖啡”。店铺就在山路边,是一幢三层复式建筑。倾泻而下的白色水帘、旋转楼梯、巨大落地窗、玫瑰花墙……“颜值”在线、容易出片,是不少年轻人喜爱的“放空地”。

  孩子们一路喊着“吃比萨、吃鸡米花、吃面包”,朋友带着我们来到一家叫“野行”的咖啡店,土坯房和窑烤面包是特色。这是“90后”姐妹回乡创业开的店,妹妹杨小琪说因为喜欢乡村生活,选择了在家乡创业。两年前,姐妹二人已经做了两家民宿,这个村口小店是她们的第三家店,“春节人多,每天营业额有1万多元。”守着一方村落,给久居城市的人们“去班味”,既有意思,也鼓了钱包。

  年初四上午,我们在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和泾县宣纸文化产业园之间进行了比较后,大家一致赞成去产业园。

  进入产业园主楼,不管是建筑还是里面的陈设,都散发着墨韵纸香。在这里,不仅可以从资料中了解宣纸的前世今生,还能亲眼看到工作人员演示制作宣纸的各道工序,“水墨丹青映人间,纸笔书香绵不绝”的中式美令人着迷。很多游客耐心拍下视频,制作成精美的VLOG发布在网上,成为宣纸、宣城的“代言人”。调皮的孩子们在这里也不再追逐打闹,静静地欣赏着,沉浸式制作着。

  去产业园的路上,目之所及皆是与文房四宝相关的产业。产业园很大,除了参观体验的主楼外,还有各种商铺,售卖琳琅满目的宣纸、毛笔和各类文创用品。100张3尺宣纸售价从30元到几百元不等,临走时,不管懂不懂书法、会不会写字,大家多少都买了点。也许,这就是刻在华夏儿女骨子里的基因,也是江南人独特的浪漫吧。

  

  ●记者手记

  趁着春节假期,带着家人或约上好友外出走走,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选择。虽然要经历长途跋涉的舟车劳顿,但大家依然乐此不疲。这不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的简单空间转换,而是一场亲友间的“相互治愈”。

  旅行中,孩子会放肆地提出诉求,这是最好的亲子沟通机会;父母可能会因为高昂的机票和酒店而一再推辞,但出来后看到他们像孩子一样兴奋的笑脸,我们也更懂那句“天下父母心”的意义;好友结伴外出,大家还像很多年前一样互相打趣、分享、倾诉,让我们知道,好朋友是一辈子可以信赖和依靠的。

  一路且走、且看、且停,我们的视线被风景填满,我们的心也会因遇见不同的人和事而更丰盈、坚定。

  

  在磐安灯影间,

  邂逅自在“原味年”

  N文/摄 晚报记者 严 涵

  

  把浙江省的地图对折再对折,打开之后的交点就在金华市磐安县附近。作为土生土长的嘉兴人,对这个有“浙江之心”之称的浙中小城颇有好感,便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磐安新春之旅。

  磐安,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陆游曾游历磐安,留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千古绝唱。如今,旅游产业成为磐安的“一号产业”,“身心两安·自在磐安”文旅品牌也被大众所熟知。

  到乌石村迎大旗,去双峰乡游羊村、喝羊汤、看磐安炼火,到尖山镇体验打麻糍、看龙灯等过年的原味……在磐安,新年的幸福感扑面而来,传统地道的年俗氛围和热情浓郁的山乡风情唤醒了年味记忆。

  对于磐安九和乡村民而言,春节最热闹的仪式莫过于“迎龙灯”。年初三晚上,在九和上俞村,邂逅这条流光溢彩的“长龙”队伍,在走街串巷间感受这方土地红火的新年。

  “起灯咯!”一声响亮的吆喝划破夜空,伴随着锣鼓喧天、号角齐鸣,壮汉们奋力牵引着高大的“龙头”缓缓昂起。在璀璨夺目的花灯映衬下,“龙身”如巨龙般腾飞,穿梭于上俞村的街巷之间。

  龙灯过处,人头攒动、接踵摩肩,舞龙队员们身姿轻盈、脚步稳健,牵引着长龙游动,舞出各种精美图案,沿路村民纷纷拿起手机拍照,为队员呐喊鼓劲,喜笑颜开。随龙灯跑在人群里,感受这份意气风发,“龙翻身”“绕祠柱”“拉灯”……这些是迎龙灯的经典玩法。

  “这条龙灯一共106桥,板凳龙一节连一节,村里各家各户团结协作,传递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当地村民傅达忠介绍,磐安的龙灯也叫“板凳龙”,上俞村“迎龙灯”历史悠久,是新春最盛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做龙灯,迎盛世。对许多坚持传统的手艺人来说,制作龙灯头成为迎接新年的重要仪式。除夕那天,78岁的傅泽香和徒弟一同制作龙灯头迎接农历新年。制作龙灯头是个大工程,选竹、剖片、扎型、贴纸、上色……步骤繁琐,从骨架到成品,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虽然年过七旬,但只要做起龙灯,傅泽香仍旧是气定神闲。

  “上色是一门细致活,考验笔力、眼力、心力,上色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龙头的观赏性。”傅泽香说,上好色后晾干,龙灯头就算是制作完毕,舞龙时头引龙走,气势磅礴,为新的一年带来好兆头。

  从除夕到元宵,磐安各地的龙灯便陆续登场,一场接着一场的热闹,是久违的纵情快意。放眼望去,那悬于夜色、浮于东风中的灯火,与我们眼中的光亮交相辉映,点亮了磐安的城里乡间。

  新春伊始,龙灯在山乡间腾飞,这灯火阑珊处的绚丽斑斓,那是最真实的年味呀!

  各地开展“迎龙灯”民俗,是磐安过好“原味年”的精彩写照。春节前,磐安县推出2025新春八大系列活动,通过磐安传统习俗展示、乡村原味漫游、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体验、冬季业态旅游、中医药康养等文旅产品,吸引游客前来磐安寻回儿时流走的“年味”。

  

  ●记者手记

  磐安的“春”这般姹紫嫣红,流光溢彩,新春佳节身处这样的欢闹中,叫人心潮澎湃、感动万分。行走在磐安,可以发现许多来旅游的人,共同感受这番新春的“烟火气”。

  可见,大家选择旅游目的地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县城之美。磐安县就是一处“心灵徜徉地”——春能赏花、夏能纳凉、秋可品果、冬来滑雪,四季皆康养,自在是磐安。

  如今,这个群山环抱的小城还开通了高铁,文旅发展势头正盛,2024年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想必今后“身心两安·自在磐安”这句话将被更多人知晓。

  

  跟着春晚游无锡

  被这座“甜都”甜到了

  N文/摄 晚报记者 韩瑜超

  

  今年春节,被央视蛇年春晚选中的城市——江苏无锡美到词穷,也“火”出了圈,连我这个生长在江南地区的人,想去无锡的心都达到了顶峰。年初二,我们从嘉兴出发,自驾2个小时到达无锡,第一站直奔春晚分会场惠山古镇。不得不说,“央妈”审美真的顶!

  惠山古镇免票进入,浓浓的年味迎面而来,我们先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见缝插针打卡“网红”墙上“无锡”二字。作为一个去过很多古镇老街的嘉兴人,惠山古镇真的有些出乎我的意料,非常值得慢慢逛、细细品。

  河两岸的树上挂满了红色和黄色的灯笼,水面上布置了锦鲤彩灯,年味十足。在这里,庙宇和历史名人祠堂屹立,与各色各样的小店并存,竟毫无违和感;在这里,一众优秀的打卡机位,让人毫不费力将生活拍出电影感;在这里,“春晚限定版”年味装扮审美在线,永远值得为中式浪漫打Call。

  童年记忆里对无锡的唯一印象大概就是那里产的“阿福”,所以此行泥人是必买的。惠山泥人是一种产于无锡惠北的彩色泥塑人像,它创始于明代,发达于清代,已有4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我们顺着人流来到了一爿泥人店,挑了两对看起来福气满满的泥人娃娃,心里甜滋滋地把它们带回家。

  作为一枚“吃货”,每到一城打卡当地美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汪曾祺说:“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因此,此番来无锡前,我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可事实上,无论是无锡小笼还是玉兰饼、酱排骨之类的甜度都是我能接受的,尽情享受着“糖分”在嘴里掀起甜蜜的交响乐,至于减肥,回嘉再说吧。

  这回游无锡,自己没做攻略,纯纯是跟着春晚去打卡。无锡的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另一个春晚无锡分会场——拈花湾。拈花一笑好运来,晚上亮灯时,汹涌人海中,几乎每个人都忍不住说:“哇——没白等!”百米火龙花火秀、无人机烟花秀、新年花灯……人群里频频发出的“哇欧——”声,让你知道现场有多惊艳。

  春节家庭出游,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们还去鼋头渚、蠡湖喂了西伯利亚红嘴鸥,恰巧这里也是春晚无锡分会场之一,泛舟湖面,成群的红嘴鸥超级壮观,拍照真的包出片。我们因为天气原因遗憾错过了日落时分的绝美“橘子海”,这恐怕也是下一次再来无锡的理由吧。

  

  ●记者手记

  无锡景,家国情,“百年工商名城”通过春晚上一曲百年传唱的江南小调《无锡景》,将江南水乡之景、浓厚的历史积淀、实业报国的家国情怀娓娓道来。

  趁着春晚的热度,无锡文旅官方向大家发出了热情邀请:“来无锡,春不晚,真江南。”据无锡文旅局统计数据,年初一,惠山古镇客流量达到13.5万人次,创下历史最高。而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除夕和年初一,无锡的搜索热度增长185%。

  曾有人说:“无锡,是一个吃了甜食就会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我深以为然,被网友评论蛇年春晚“惊艳了全场”的无锡,的确是一座含“糖”量超标的城市,她的甜不仅仅是在口中融化,更是在心间回荡,在百姓的美好生活中回味。

  

  品读广州

  在骑楼间感受春节烟火气

  N文/摄 晚报记者 秦 易

  

  大年初四晚上,飞机落定在广州白云机场。走下机舱,潮湿的暖风扑面而来,我脱下薄羽绒,把江南的凛冽封存在拉杆箱。

  洗去了旅途疲惫,次日早晨,我们信步在荔湾区的老街上,穿梭在两旁张灯结彩的骑楼之间。放眼望去,售卖糕饼、老酒、茶叶、汤料的商铺一家连着一家,门口无不高挂着大红灯笼。

  “靓女,买年花啦!”驻足在一家花档前,老板娘陈奶奶热情招呼我们。幸好出发之前听广东同学说,在广州,陌生人叫你“靓女”“靓仔”只是一种礼貌,否则我可能真的会冲动消费。

  看我远道而来,76岁的陈奶奶介绍,各色年花各有彩头,“你们还没拍拖吧,买支桃花啦,今年一定行桃花运。”这句话击溃了我们的心理防线,赶紧一人挑了一支。陈奶奶也细心地用红纸包好,还塞给我们一把利是糖,“大吉大利!”

  走着走着,我们循着香味来到一家老字号茶楼。推开门,蒸腾的热气裹挟着叉烧包、虾饺、肠粉和红米肠的香气扑面而来。只见大厅里座无虚席,他们一边饮茶一边聊天,好不悠闲自在。

  “我们的一天从早茶开始。过年了,更要一家人饮早茶啦。”邻桌的钟兆才在附近从事汤料批发生意多年,主动邀请我们拼桌,“饮完早茶再饮下午茶,过节嘛,每天就在饮茶和吃饭里过了。”他呷着普洱哈哈大笑起来,“食得开心最重要。”

  “财神到,财神到,好心得好报……”茶楼里的喜庆氛围,自然离不开耳熟能详的音乐来烘托。演唱者是一位相貌和气的中年人。

  当天,他抱着吉他自弹自唱了区瑞强、许冠杰、关正杰等老牌歌手的经典粤语歌,其中最应景的当数这首《财神到》,“其实它原先是一首英文歌,许冠杰给它写了歌词,符合我们中国人过年的心情,恭喜发财嘛。”

  夜幕降临,我们漫步到一条步行街。整条街道灯火通明,人潮涌动。忽然,一阵锣鼓声由远及近,只见一只“雄狮”在人群中翻腾起舞,狮身威风凛凛,狮眼炯炯有神,狮子随鼓点时而翻腾跳跃,时而耀武扬威,引来阵阵喝彩。我举起相机,却发现自己早已被欢乐的气氛感染,只顾着鼓掌叫好。

  向着天字码头走去,不远处夜游的船只缓缓驶过,船上的游客向岸边挥手致意。我也情不自禁地挥手回应,仿佛融入了珠江两岸的璀璨烟火。

  

  ●记者手记

  大年初五,西华路上满是大红灯笼,街市上人来人往、人声鼎沸,让人恍惚觉得,春节的广州热闹得像个“话痨”,一刻不停地在耳边“絮叨”着喜庆。

  比如街边肠粉店的老板,他操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告诉我:“广州人过年,最紧要系食得开心!”可不是吗,从腊味煲仔饭到萝卜牛杂,从马蹄糕到豆沙角,广州人把对过年的期待都揉进了食物里。

  当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流光溢彩倒映在珠江上,整个城市都沉浸在喜庆中。人群里,一个骑在爸爸肩头的小女孩说:“妈咪快睇,好似会发光的棉花糖!”我想,也许这就是蕴藏在生活日常中的诗。

  广州的年也是如此,既有大都市的繁华,又保留着市井的温情。在这里,年味不是刻意营造的氛围,而是在自然而然地生长。它藏在每一句“恭喜发财”里,躲在每一口热腾腾的美食中,流淌在每个人的笑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