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孔嘉敏 通讯员 赵子晗 林月钗
从传统产业的“老树新花”,到新兴产业的“拔节生长”,再到未来产业的“蓄势待发”,2024年,嘉兴工业以“弄潮儿”之姿交出一份厚重答卷——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2920亿元,居全省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升至44.4%,列全省第二;十七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居全省第一……
眼下,嘉兴工业经济正以“智改数转”重塑筋骨,用“未来产业”定义坐标,在“稳”与“进”、“破”与“立”的辩证法则中,用“创新之笔”勾勒出“智造强市”的清晰轮廓。
智造筑基:
传统产业“破茧成蝶”
在嘉兴的工业版图上,传统产业并非“老树枯藤”。
不产一根羊毛,濮院却成为全球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年销量超7亿件,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无森林资源,嘉善却发展为远近闻名的“木业之乡”,云集索菲亚、梦天家居等龙头企业;从家庭作坊起步,平湖却蜕变为“中国旅行箱包之都”,产品远销全球,年产值超百亿元……
嘉兴这座江南小城以其独特的制造业基因,创造了“无中生有”的产业传奇。2024年,全市十七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1819.4亿元,居全省第二,增速居全省第一。
作为一家专注于羊毛羊绒纱线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上市公司,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澳股份”)将“根”深深扎在嘉兴桐乡,并在全球市场布局。
从小城走向世界,靠的是什么?
走进新澳股份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独具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产业图景:上万个纱锭在机器的操控下精确运转,智能屏幕实时展示生产数据,工人们只需负责监控与调整,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纺织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新澳股份率先开启智能化车间建设。“想要在变革中脱颖而出,关键是从‘织造’变‘智造’。”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新聚势:
新兴产业“裂变生长”
在嘉兴,新兴产业正以“集群式爆发”的姿态,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2024年,嘉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4.4%,居全省第二。
2023年末,隆基绿能嘉兴基地“点亮”了全球光伏行业首个“灯塔工厂”,也意味着该企业成为“数字化制造”和“工业化4.0”示范者。
走进隆基绿能嘉兴基地生产车间,只见流水线上一片片太阳能电池片在AI智能分配下,经过柔性自动化生产和AI质检等工序,最终高效完成组件产品的端到端交付。在这里,每18秒便有一块光伏组件下线,自动化程度高达90%以上。
这家含金量极高的“灯塔工厂”缘何花落嘉兴?其实,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一直是嘉兴谋定的方向。2024年,嘉兴坚持围绕“做强光伏新能源、智能物联和新能源汽车,做特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的总体思路,重点推动龙头企业建设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同时,支持新能源汽车行业重点抓好“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工作,加快集聚一批智能驾驶核心部件企业。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嘉兴更上演“大象起舞”:浙江蓝鸽科技有限公司“AI英语教材编辑软件V5.3”入选“国内首版次”,成为嘉兴唯一;浙江五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业软件OA连接器案例成为全国典型,入选国家级榜单……这些“硬核科技”的突破,推动嘉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752.7亿元,居全省第三。
赛道布局:
未来产业“抢占先机”
嘉兴的雄心不止于当下,更在布局未来。
在2024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南湖研究院发布了国内首个类脑医疗大模型“脑启-素问”,它就像一个“全能医生”,能针对不同医疗场景提供精准诊断支持,不过,作为AI创新应用的一个成果,医疗只是南湖研究院类脑技术的应用场景之一。目前,南湖研究院还构建了规模达12亿神经元的通用异构融合类脑计算系统,形成的类脑计算底座能为各个行业大模型应用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持和技术保障。
而这,正是嘉兴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作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所在城市,嘉兴已建成“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和长三角·平湖润泽国际信息港一期2个算力中心,全市智算规模达2.4万P,占全省60%,智算能力全国领先;氢能产业更是异军突起,全市已形成氢气制储运、燃料电池、氢能整车、氢能设施等全产业链布局,30kW~150kW多种功率的氢燃料电池电堆年产能达1.25万套,推广氢能车辆570辆,首艘内河氢能船已经成功下水,并在叉车、清洁车辆等加快延伸,产业链完整度居全国前列。生命健康领域则主要以清华长三院、南湖实验室等高端创新平台为支撑,南湖实验室成功挂牌全国重点实验室。海盐核药随着诺华项目的率先落地,已经成功落户中国同辐等国内外行业龙头项目23个,总投资超80亿元,达产后产值超200亿元,实现了钴-60、碳-14的“出堆”。
“我们将坚持把未来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积极抢占未来发展新空间,并加快形成从土地、人才、基金、创新资源、新型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等全方位支持体系。”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