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邓雪珂
通 讯 员 高雪新
工业用地出让的活跃度折射出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活力。
记者日前从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2024年嘉兴全市共供应工业用地1.46万亩,占出让土地总面积的67%,工业用地供应总量位列全省第一,为近年来首次。
熟悉嘉兴工业用地状况的人就会知道,这个第一,来得真不容易!嘉兴是个“小地方”,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陆地面积只比舟山大。全市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35%是良田、20%是湿地、8%是水域,看似一马平川,实际上用于工业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再加上城市建设起步早,工业发展中缺地、缺工等“成长的烦恼”日益显现。
那么,嘉兴是如何让工业用地从“少”变“多”的呢?
为工业用地开辟“新空间”
产业要发展,用地是支撑,而摸清家底才能精准发力。
阔步发展中,嘉兴各镇(街道)对辖区内涉及项目逐一开展实地走访,全面摸清工业用地底数,并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存量土地的位置、用途、规划等情况进行数据集成、可视化展示,破解政府存量土地闲置、企业发展四处找地的难题。
如嘉兴经开区创新编制和更新存量用地手册,开发“云上读地”小程序,企业或招商主体扫描二维码就可直接查看地块相关信息,变“项目等土地”为“土地等项目”。这种变化,也生动反映了嘉兴在土地制度改革上的力度之大、措施之实,传递出嘉兴守护制造业当家的决心:在嘉兴,好项目不会缺土地,好产业不会缺空间。
不过,仅凭信心和决心无法达到“盘活”的目的,嘉兴有“谋”与“略”与之配套——
一方面强保障,精准匹配用地需求,着力抓好工业用地“基本盘”,统筹谋划,主动服务,精准有序地做好产业用地供应。同时依据项目产业类型、生命周期等,支持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灵活供应土地。
另一方面提质量,持续提升用地效能,并将混合产业用地引入详细规划,提供“工业+”多用途灵活组合用地清单,推动用地性质由“单一”到“混合”,促进产业升级和土地高效利用;正在研究制定支持“工业上楼”相关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园建设“垂直工厂”,着力推动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向特定空间集聚。
数据是发展最好的证明。2024年,嘉兴弹性年期供应工业用地共计2641亩,供应混合产业用地148亩;完成低效工业用地整治5822亩,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的182%;其余各项土地供应指标供应总量也首次冲入全省第四。
让工业用地“寸土生寸金”
工业用地,寸土寸金。如何在有限土地上,实现更高水平利用、更高质量发展?嘉兴各地通过探索实践,以“亩均论英雄”,让“寸土生寸金”。
作为仁宝集团2020年以来在大陆地区唯一的新增投资,位于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的恒颢光电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自去年7月正式开业投产以来,忙碌是其发展常态。步入该公司,只见机械臂将触控模组、触控液晶显示器模组等电子元器件组装上玻璃,一块块显示屏接连“下线”。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
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回忆道,过去,里姚公路沿线曾聚集了107家从事小木业、金属制品、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企业,但这些企业的绩效水平相对较低,“那时的环境可以说是脏乱差。”
为改变这一状况,嘉善从2018年开始对低效工业用地进行改造提升。通过这一举措,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成功吸引了新增量,盘活了存量土地,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这里也成为浙江省首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之一。
同样的一块土地,换了“打开方式”,画风截然不同,这样的故事不断在嘉兴上演。从以“工改工”为主推进老旧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到推进“工业上楼”,让“大平层”厂房登高;从采取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地方式灵活供应土地,到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应,推动用地性质由“单一”到“混合”,促进产业升级和土地高效利用……嘉兴的工业用地,就是在这些新招硬招里,一步步挤出来、变出来、长出来的。
站在新起点,嘉兴将秉持“更快、更优、更强”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担当、创新举措、优化服务,对重大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为推动嘉兴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