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严 涵 周祎欣 通讯员 曹 丽 摄影记者 俞中岳
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禾城民生消费热潮涌动。各大商超与农贸市场内彩灯高挂,货架上、摊位上商品琳琅满目,现场顾客摩肩接踵,处处洋溢着热闹红火、购销两旺的“烟火气”。
节前嘉兴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是否稳当?市场供应是否畅通有序?近期,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对市商务局以及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开展专题调研,充分了解节前嘉兴市重要民生商品储备、消费及价格变动情况,全力保障春节期间物丰价稳。
现象:供销两旺,节前市场“热气腾腾”
上午9点,记者来到刚开业不久的荷花堤市集,映入眼帘的是人潮涌动的热闹景象,摊位上摆满了各种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摊主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顾客穿梭其间精心挑选食材,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
临近春节,水产品成为市场热销品。“生意特别好!像小青龙,一个上午就卖掉30多只!”在市集一楼高端水产区,经营户金雅维忙得不可开交。
她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水产品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帝王蟹、珍宝蟹、澳龙等名优品种,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追捧,“我们摊位上目前有60多个品种的水产,较平日增加了近20种。”
价格方面,虾蟹类价格上涨较为明显,相比去年12月,1月15日枪蟹价格上涨33.3%、河蟹价格上涨13.4%。淡水鱼、海水鱼价格相对平稳,其中带鱼价格上涨2%、小黄鱼价格上涨0.9%。
作为居民餐桌上的主角,猪肉的价格也备受关注。“价格涨幅不大,市民的购买热情比较高,销量较前一个月增长了20%左右。”生猪经营户施永明笑着说,“我的摊位现在一天能卖出三四头猪!”
嘉兴国调队数据显示,1月15日的后腿肉均价为33.2元/千克、五花肉均价为35.9元/千克、仔排均价为60.5元/千克,与去年12月的均价相比,后腿肉价格上涨2.2%、五花肉价格上涨1.8%、仔排价格上涨4.3%。
从供应端来看,目前生猪市场养殖端出栏积极性较高,供应充足;从消费端来看,随着春节临近,居民制作香肠及备货过年的积极性转强,消费需求逐步回升。总体来看,节日期间猪肉供需两旺,预计短时间内猪肉价格将出现小幅上涨。
蔬菜价格相对稳定。调查的26种蔬菜价格“14涨9降3平”,上涨幅度位列前3的蔬菜品类为茄子、青椒和花菜,涨幅分别为12.2%、11.8%和10.8%;下跌较多的品类为生姜、油菜、白萝卜,降幅分别为12.2%、5.0%、4.0%。
此外,鲜果价格涨跌互现。与去年12月的均价相比,1月15日的西瓜和火龙果价格分别上涨22.8%、7.4%;1月15日的草莓、橘子价格分别下降27.8%、10.0%。随着春节临近,水果市场交易日益活跃,节前精品水果礼盒需求量增加明显,预计后期水果价格有所上涨。
调查:保供有谱,春节“菜篮子”稳了
一桶油、一袋米、一块肉,“菜篮子”虽小,装的却是“大民生”。
加强产销衔接、落实相关优惠、保障运输畅通……临近春节,嘉兴各地农贸市场、商超保供有谱,确保供应充足、“干货”不断,让广大群众买到更多“实惠菜”。
作为“买买买”的主战场,装扮红火的大型超市把年味拉满。在大润发秀洲店内,从生鲜果蔬、休闲零食、生活日用,到糖果酒水、预制菜品、年货礼盒等,各色商品琳琅满目,顾客络绎不绝。
据大润发秀洲店果蔬科科长窦肖介绍,目前超市蔬菜交易量每天有1.5吨到2吨,库存约2吨,销售的蔬菜主要来自山东寿光、云南、杭州以及本地,除夕前一天的交易量将比现在涨3倍,超市目前正在按计划囤货,让广大市民过一个食物丰富、吉祥如意的春节。
作为健康年货的代表之一,水果也将开启春节旺销模式。各大超市纷纷紧抓这一“刚需”,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水果礼品。“进口车厘子一直是春节档的‘顶流’,超市的车厘子都是当天卖光,每天都能到新鲜货。”窦肖表示,近期最受欢迎的是苹果、柑橘类礼盒,这两个品类礼盒销量比平时涨2到3倍,并且性价比高、易储存,超市每天都会预留下一天的货。
不仅如此,该超市的干杂科科长金玉良提到,根据日销售量,还会动态调整订货量,确保春节期间民生商品不断货。截至1月22日,大米库存80吨左右、食用油50吨、袋装方便面3000箱,比平时月份增加了一倍。
可见,年货采集旺盛,“米袋子”不空、“菜篮子”常满,才能更好托住百姓“稳稳的幸福”。嘉兴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嘉兴地方储备粮规模达33.30万吨,其中成品粮1.30万吨,储备油规模2490吨全部存储到位,冻猪肉储备全市1790吨存储到位。全市现有粮食库存可满足市民半年以上口粮需求。
民生商品量足价稳,也离不开政府的努力。去年以来,嘉兴先后出台相关政策降低粮食收购费用和销售成本。目前,嘉兴市11家粮食企业单位在黑龙江、江苏、安徽等地建立粮源基地53.72万亩,每年可提供粮食21.80万吨。在粮食应急保障方面,嘉兴市确定了16家具备每日处理稻谷3695吨、小麦3360吨及油脂150吨能力的应急加工企业;设立了覆盖所有乡镇(街道)的150余家应急供应网点。
探究:多方发力,守护“舌尖上的民生”
米面粮油储备丰富、肉蛋禽奶供销两旺、蔬菜瓜果量足品丰……春节前夕,市民“菜篮子”量足价稳,这背后是让人安心的幸福日常。保价格,保供应,保安全,“菜篮子”与广大群众幸福指数密切相关,更是体现社会治理能力的民生考卷。
如何更好守护“舌尖上的民生”,让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拎得更稳、端得更牢?这需要经营主体、监管部门等多方发力。
“消费券全场能用,优惠力度蛮大的!”1月18日,荷花堤市集正在如火如荼地举办年货节,市民王芸童一边挑选蔬菜一边告诉记者,她特地开了闹钟抢消费券,买菜可以直接抵用。
1月15日至20日,荷花堤市集通过线上渠道发放消费满减券。商户们也纷纷推出买一送一、买满就送、超低折扣等优惠措施,吸引顾客驻足选购。另外,物美超市(嘉兴万达广场店)线上线下发放优惠券,通过增加抖音直播团购券、设置专门的“年货大街”等方式烘托新年气氛。
面对各大商超丰富的促销活动,加强日常监管必不可少。对此,嘉兴国调队建议,要对重要民生商品供销情况实时监测、动态汇总,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供应稳定、价格稳定。一旦监测到价格波动超出合理区间,应及时通过政府官方网站、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渠道向社会公开发布预警信息,保障市场价格总体稳定。
“菜篮子”的保障里还离不开保安全。目前,我市农贸市场已全部建成投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检室;87家农贸市场增设“百姓点检”服务窗口,消费者可以通过“你点我检”要求检测……一系列“硬核”举措,最大限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春节期间人流量大,建议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开展食品安全排查,督促市场主体认真履行食品安全责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类食品安全隐患,切实筑牢食品安全防线。与此同时,确保春节重要民生商品量足、质高、价稳,重点商品流通的“大动脉”与“微循环”都要打通。建议不仅干线运输要有力有效,末端配送也应及时到位,物流企业须合理调配运力,保障春节期间商品运输稳定运行。
开足马力保障“菜篮子”,让百姓的幸福感稳稳当当。
CPI调查小科普
什么是CPI?
CPI(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总体变动情况的相对数。它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反映通货膨胀(紧缩)的程度,为宏观经济分析决策、进行宏观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CPI调查的内容是什么?
CPI调查的内容为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根据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资料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和习惯确定,按用途划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8个大类,下设24个中类、73个小类、268个基本分类。
采价主要有哪些方式?
CPI中采价主要是通过手持数据采集器,按照“定人、定点、定时”的原则,从实体调查网点或互联网采集相应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此外,部分价格也从企业电子经营记录或行政记录中获取。选中的调查对象应协助做好价格采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