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风禾俗
N乐忆英
腊月廿三是小年夜,俗称“送灶日”,家家户户都把灶神送上天。为了让灶神到玉皇大帝那里多说好话,主人家都用煮熟的黄南瓜和米粉做成圆子,俗称送灶圆子,有的还用此粉做成元宝,更有做成聚宝盆模样。以送灶圆子、糕点、水果和酒斋请灶神。桐乡地处吴越分界,吴俗人家还会供上一盆糖塌饼,越俗则供上赤豆糯米饭,意在把灶神的嘴粘上。斋他、请他,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拜后,把灶神马幛放入纸糊的轿子里一同焚化。待除夕过后,大年初一凌晨再把天上的灶神接回来,俗称“接灶”。
旧崇德县一带古称语溪。俞珍《语溪四时旧俗志》(刊1933年《学生文艺丛刊》第四卷)云:“(十二月)二十三日家家行送灶礼,居民以糖果粉团等物,祀灶神,扎一小轿,轿身用竹灯架制之,即善富也,外用二筷卷以红纸作轿杠,外附纸扎旗伞等,祀毕,送至大门外焚之,待已烧红,用铁钳将灯架中竹胆,钳置灶中,称之曰‘元宝’。送灶之举,家家行之,俗以此日为灶君上天期,迟日送之以为不可矣。然吾乡客民甚多,风俗处处不同,故亦有廿四廿五送灶者,未闻灶君有怨言也。”
北片桐乡的百姓用纸糊的轿子,而南片崇德(语溪)的百姓则用竹扎的小轿,这种专供灶神乘坐的轿子又叫“善富”(或“善付”)。陈定山《上海年景》文中说:“阴历腊月廿三,是送灶神上天的日子,上海人就忙起过年来了。小菜场、南纸铺,都摆满了送灶神的花轿、粽子糖、香烛、蔬果。贤惠的主妇、聪明的女仆,都凭着她的鉴赏,选一盏花花轿儿回去。为什么叫一盏呢?这是一盏竹灯(俗名善付),外用红、绿、金花纸剪贴糊成,专供灶家老爷坐了上天的一乘轿子。”
在灶神嘴巴上涂点糖,各地风俗基本相同。陈定山文中又云,“妈妈走过来,亲替灶司神嘴上贴上一块饧糖说,‘灶司上天是要到玉皇大帝那里奏事的。贴上一块糖,给他甜甜,他就不说坏话了。’这一天的大事,只是如此,供过半夜,把神马化去,奠酒送神,是小孩儿的例缺。看纸灰飞得越高,灶神上天得愈快,也就是明年的运气愈好。送灶很少放爆竹的,放了怕灶司神会从半天里跌下来。”
桐乡区域送灶神风俗,大多人家也是不放爆竹的,但初一接灶神,却家家都要放爆竹,大概灶神从天庭返回人间上任,速度是极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