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孔嘉敏 通讯员 许睿嘉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真的遇到了,我肯定不相信自己会被骗!”面对工行嘉兴分行的网点工作人员,市民陈先生连连道谢。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前几天,陈先生匆忙前往工行某网点办理银行卡解锁业务,工作人员在处理过程中察觉其银行卡交易习惯出现明显异常:以往多为小额日常消费,近期交易金额却大幅偏离。
“近期的较大金额交易是因为我申请了网络贷款3000元,并连同卡内3800元,共6800元一起转给了我朋友,此次前来解锁就是因为最新申请的23800元网络贷款转账失败了。”听到工作人员的询问,陈先生倒是爽快解答。
直到这时,陈先生还未察觉不妥,但工作人员却皱起了眉头。
随后,工作人员继续询问陈先生和这位朋友是否现实中的朋友及转账用途。“我们是在‘交友软件’上认识的,聊得很投缘,她给我推荐了高收益产品,说可以帮我理财。”陈先生的回答让工作人员确定这就是一起电信诈骗!
当工作人员告知陈先生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时,陈先生不仅不相信,还情绪激动。随即,工作人员联系大堂经理,一起耐心劝解并详细剖析诈骗手段与漏洞,同时拨打96110报案。陈先生终于相信自己上当受骗了!他立即上线拆穿了这位“朋友”,没想到骗子眼看事情败露,便把陈先生拉黑了。
至此,陈先生的23800元被成功拦截!于是,便发生了前文这段对话。
春节将至,我们在开心过大年的同时,也一定要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为此,记者整理了一些防范电信诈骗小贴士:
电信网络诈骗有哪些基本类型?
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有:冒充公检法、领导、熟人进行诈骗;利用虚假网站、链接进行诈骗;代办信用卡、贷款类诈骗;冒充客服类诈骗;刷单兼职、网络投资类诈骗;贷款诈骗、赌博诈骗(又称“杀猪盘”)等。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多种多样,诈骗类型翻新速度快,但均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被骗?
在日常生活中防电信诈骗需要做到“六个一律”和“八个凡是”:
电话中只要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谈到中奖,一律挂掉;只要谈到“电话转接任何执法机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微信上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凡是自称任何执法机构要求汇款的,凡是叫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凡是让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自称老板或者领导要求汇款的,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一律不予理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