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讯员 汪宁园
图片由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本报讯 眼下正是候鸟来嘉兴过冬的季节。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嘉善的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眼前一派生机盎然的生态美景:湖面波光粼粼,候鸟满眼皆是,它们或觅食嬉戏,或展翅翱翔,与天空水面交相辉映。
“我们在全省越冬水鸟监测中,记录到17种水鸟、数量超过万只,数量最多的绿头鸭约有6500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花脸鸭首次在嘉善县境内发现。”顺着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嘉善分局综合规划与自然生态保护科科长吴祎蕾手指的方向,记者透过望远镜看到了“老朋友”——花脸鸭,近几年曾在嘉兴市本级出现过。暖暖的阳光下,它们正在河滩边拍翅追逐嬉戏,好不惬意。
据悉,花脸鸭又名巴鸭、黑眶鸭、眼镜鸭,是鸭科鸟类中颇具辨识度的物种,以其独特的面部花纹而得名。雄鸟在繁殖季节会展示出鲜明的黑白相间、类似戏剧脸谱般的面部图案。该物种体型较小,体长约为40厘米至50厘米,属于鸭科中较为小巧的一类,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21年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花脸鸭对于栖息地的选择非常挑剔,它们通常选择水质清澈、食物资源充足的区域作为迁徙途中的停歇点或越冬地,尤其喜欢那些水生植物丰富且隐蔽条件良好的水域环境。”吴祎蕾介绍,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优美,植被茂密,每年的10月下旬到次年3月下旬,这里会成为候鸟越冬的中转站和越冬地,鸬鹚、黑天鹅等都曾前来越冬。
近年来,随着嘉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东方白鹳、黑脸琵鹭、卷羽鹈鹕、黄胸鹀等“国宝级”鸟类在秀洲区、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等多地频频亮相,成为嘉兴的一道亮丽风景。
探究诸多“贵客”到“嘉”背后的原因,那便是嘉兴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嘉兴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去年5月,嘉兴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发布,截至2023年8月,嘉兴完成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共调查记录不同生物物种4465种,其中陆生高等植物1248种、鸟类302种、两栖爬行动物35种、哺乳动物20种、陆生昆虫1138种、水生生物(鱼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周丛藻类)1432种、大型真菌290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62种,珍稀濒危物种67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