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通讯员 谢再青 宋玲丽
近年来,港区公安分局园区派出所根据辖区化工产业园特点,紧盯“一切为了安全、一切围绕安全、一切确保安全”的总目标,深入践行共富警务、共治警务、生态警务工作理念,深化“枫桥经验”在企业管理中的高度融合,不断探索和创新园区管理新路径,通过“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实现了警企之间的共管共治、高效协同。
以“共”谋“治” 共绘安全“同心圆”
日前,园区派出所民警参加了浙江恒优化纤有限公司“警企联盟”例行会议,标志着“警企联盟”机制在该企业的持续深化与高效运行。
园区派出所辖区有六大产业园,包含600余家企业,务工人员约2万人,这给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2019年,园区派出所主动筹建“警企110”,2020年更名为“警企联盟”,旨在将一般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安全,优化营商环境。目前,共有49家重点企业参与其中。
以浙江恒优化纤有限公司为例,2020年以前公司平均每年有几十起警情发生。加入“警企联盟”后,该企业内部治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2024年警情数量断崖式下降至个位数。”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此感慨万分,“‘警企联盟’让企业氛围变好了,更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员工的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
依托“警企联盟”,公安和企业人员紧密合作,组建联防、调解、宣传、志愿者4支队伍,形成勤务联排、警情联处、安防联宣、整体联防的联勤模式,充分发挥队伍人熟、地熟等优势,避免了企业内部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升级,有效减少了警情的发生。
以“智”提“治” 共织安全“一张网”
“叮——”近期,辖区企业在“智安园区”微信小程序上收到了一条来自园区派出所的安全提示,要求各企业检查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及主要通道上的防冲撞设施,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在收到安全提示后,园区内的企业积极响应,纷纷行动,及时对防冲撞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并通过“智安园区”微信小程序进行线上反馈。
目前,园区派出所正在着力推进和完善以“一个综合指挥室、一个助企安园服务中心、一个综合管控平台、一套联勤机制”四项任务为主轴的“智安园区”建设,做强嘉兴“智安”系列品牌。基于数字化改革理念,从业务需求出发,园区派出所全新打造集治安要素管理监督、安全风险智能预测预警、警企互联互通于一体的“智安园区综合管控平台”,融合“警企联盟”“智慧内保”“平安指数”“要素管控驾驶舱”四大功能板块,以大数据赋能实战,不断提高园区派出所“打、防、管、治、服”的能力和水平。
以“防”强“治” 共筑安全“大屏障”
此外,园区派出所紧扣“派出所主防”职责清单,积极探索综合治理机制,在海陆空三个领域齐发力、下功夫。
在海域上,以“嘉兴海河一体反走私智控平台”建设为契机,建立海河联运“一体反走私”模式,新增多项前端感知设备,汇聚渔政、边检、港航等多个部门感知数据,按照“人工+智能”管理模式,筑牢“海上滤、港口查、河道清”的反走私三层防护圈,实现对涉海涉河违法犯罪的有效震慑。系统运行以来,产生预警数据1.5万条,发现并劝离“三无”船舶4艘。
在陆域上,实现化工园区的封闭管理,9个道路卡口实现人和车的预约入园制,临时进入车辆和人员进行电子数据登记,后台联网比对,防范风险。加强智能感知设备投入,园区内道路实现超速、违停等重点违法行为自动记录,危化品运输车辆入园采取排队叫号措施,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危化品运输车辆对园区带来的安全风险。组建“公安+保安”的警保联动联勤队伍,实现警保同频在线、实时联通、互动响应,目前已预警数据50条,企业纠纷警情同比下降15%,案(事)件企业响应速度提升70%。
在空域上,采取公安引导、企业“联建共治”的模式,将整个化工园区作为整体禁飞区,部署无人机主动防御反制系统,搭建1+N数据处理平台,实现无人机的监测和反制,确保化工园区上空安全。目前已侦测纠违“黑飞”无人机120余架次,责令注册登记无人机9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