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接听民声 解决民生 凝聚民心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09版:公安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N记者    何蓉娜

  

  本报讯    1996年,公安部在漳州召开现场会推广“漳州110”经验。当年,嘉兴110报警服务台成立。一台电话、一支笔、一本笔记本、一个对讲机、一名值守人员,一天十几个报警电话,电话响了,接线员手记信息后用对讲机联系民警出警。

  在时代的铿锵中,嘉兴110踏浪前行。报警服务台从单纯的接警和简单的指挥调度,逐渐发展为集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应急救援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到如今,嘉兴110以“公安大脑”建设为契机,汇聚最优警力资源、最全数据应用和最高手段权限,健全完善大情报全面主导警务战略下的“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总机制,有力提升了风险感知、预测预警、快速反应、高效指挥、多跨协同、应急处置能力水平。

  嘉兴110不断迭代升级,与12345、基层智治综合平台形成“铁三角”,建立起让群众无论打哪个电话都能得到回应的“民声一键办”新机制。

  

  110,智慧大脑赋能最强实战

  “1993年我市开通了110报警热线,在1996年成立了110报警服务台。那个时候的110报警服务台,只能提供一个基本的警情概况,在没有监控、没有目击者的情况下,当时办案民警在嫌疑人可能出没的地方蹲守十天半个月都是家常便饭。”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刘中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嘉兴公安加大对110建设的投入,引进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指挥系统,优化警力配置,加强人员培训,提高110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效率。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110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推进110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与其他政府部门、社会机构的信息共享与联动协作,构建起了更加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特别是大力推进“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以大数据驱动,赋能现代智慧警务,夯实大数据中心底座,具备了日均1亿条数据处理能力,迭代升级“超级预警中心”,探索多警种融合实践场景应用。形成一整套规范运作机制,全面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市、县两级均建立“情指行”一体化合成作战中心,专业警种24小时进驻、合署办公,“引流”核心人才,全省第一家正式出台数据分析师、情报研判师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市、县两级已认证省高级、市高级“双师”,中级、初级“双师”共500余人。积极开展情报研判室评定,全市共有3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情报研判室。

  无论是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在偏远乡村的小道田间,只要群众拨打110,就能得到及时的回应和帮助。

  

  110,群众的贴心“近邻”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这是群众对110的普遍评价,110报警服务平台缘何能赢得群众青睐?

  2023年1月18日,嘉善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的接警员朱琳接到罗某的电话,罗某言语间透露着无助、失落、悲伤,且拒绝说出具体位置。朱琳意识到这个电话有多重要,一边用暖心话语让罗某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一边指派警力寻找罗某。“一通电话帮了一个失意的人!我觉得很值得!”朱琳说。

  “包里装的是钱,56万元。我就是卖虚拟币的。”处警民警南湖区公安分局东栅派出所副所长谭伟龙打开书包,发现里面果然是一叠叠捆好的现金。

  2024年11月26日,南湖区公安分局接到市公安局下发“南湖区50万”的模糊诈骗取现线索后,南湖分局情报指挥中心“吹哨”发起,立即组建由多警种和派出所组成的专案攻坚小组,采取“多点蹲守”和“多方劝阻”的方式进行反诈拦截。通过市、区两级公安机关迅速联动,精准研判,快速指挥,成功设伏抓获上门“取款手”,及时拦截现金56万元。

  一个牢靠的后方团队,就能给足民警在现场处警的底气。类似这样的警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从交通事故救援、抢救危重病人或临产孕妇、寻人寻物等十万火急的警情,到邻里纠纷甚至家中老人走失等生活琐事,群众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帮助。

  如今,110接处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最初接电话、发警单的直线模式,到现在已经演变为接警数据推送、现场快速处置、后方实时支撑、线上线下支援的立体接处警模式。

  而高科技装备的应用,更是让110如虎添翼,110接警员的必备技能也在悄然变化中。以前,接警员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工位上的嘉兴市地图,熟背每一条街道、社区、小区,苦练基本功,现在使用智慧110接处警平台以及遍布整个嘉兴的视频天网和现代无人机,可以根据报警人描述快速准确找到现场地址、快速派警,大大提高处置效率。

  

  110,一路服务一路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警情的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违法犯罪类警情只占到110警情的7%,交通类警情占55%,剩下的都是纠纷类、求助类的警情。群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事情拨打最多的应该就是110和12345。

  从2023年开始,嘉兴市以国办、省“两办”部署推进12345与110高效对接联动为契机,创新推出了“民声一键办”机制改革,通过12345、110源头精准分流,党委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等即时协同处置,推动群众诉求“一键直呼”“一呼即办”“一办到底”更加顺畅、更加精准、更加高效。

  目前,全市按照“一镇街一队伍”建立了72支1400余人即时响应、协同处置队伍。去年,通过“民声一键办”机制,已经处置了18万余件110接到的群众诉求。

  “‘民声一键办’是嘉兴110的迭代升级,推进处置机制的规范化、专业化、法治化是必由之路。”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郑敏说,嘉兴将“共享法庭”“司法确认”等机制纳入“民声一键办”。去年8月,由市法院、社工部、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民声一键办”与共享法庭高效联动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对民声服务队接报的群众涉诉需求,可通过“共享法庭”预约法官开展线上法律咨询或网上立案,有效解决“打官司”难的问题。

  前段时间,秀洲区一民声服务队接到一起债务纠纷,郭某和鲁某都是外卖员,鲁某多次向郭某借钱用于生活开支,郭某多次讨要未果后报警求助。民声服务队队员到场后经调解,双方仍僵持不下。队员将两人带回社会治理中心,由庭务主任助理向双方介绍了司法调解的程序,双方均表示认可。后通过“共享法庭”连线法官,申请了司法确认,约定了归还欠款时间,“我觉得这样处理合情合理。”最终,小火苗被顺利掐灭,纠纷得到圆满解决。目前,已通过“共享法庭”协同处理涉诉纠纷313起,化解率达98.7%,既为解纷“加速”,又为审判“减负”。

  一条条举措、一项项机制,都紧扣“为民”二字,群众的需求就是110的追求。嘉兴公安转变理念、创新举措,围着群众的评价和要求转,一直在保民安、帮民困、解民忧、为民服务上想办法、下功夫。

  “30年来,110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始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相伴,110已逐渐成为人民公安的代名词。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持续创新,110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创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嘉兴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嘉兴110报警服务台迎来了30岁生日,站在时代关口,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浪潮中,坚守为民底色的110报警服务平台必将为维护社会稳定、群众平安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