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邓雪珂 通讯员 史 意 平彩娟 图片由秀洲区传媒中心提供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自哪里?
穿掠过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始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的,是住房、就业、上学、看病、养老……一件件,一桩桩,汇聚民心,关乎大局。
站在时间的节点驻足回望,秀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做好民生实事项目、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作为回应群众关切、保障民生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抓手,以一系列务实之举,将民生实事件件落到百姓心坎上。
而今,劳有所得、得更多,住有所居、居更优,病有所医、费更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红利”,让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让全区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秀洲儿女正在用多姿多彩的生活,向外界娓娓道来:倍增的幸福感,就在身边。
暖心服务,见惠民“真情”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养老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
翻阅近几年秀洲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不难发现,关于养老的内容每年都会被列为民生实事,而2024年度的民生实事项目同样将“幸福养老”项目纳入其中,计划新开办3家老年食堂、新增14个助餐点和9个养老驿站。
为办好这件和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实事,秀洲区民政局及时制定出台《幸福养老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建设要求,细化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单位,确定目标点位,倒排时间进度表。久久为功之下,秀洲提前并超额完成“幸福养老”民生实事任务,2024年共新开办4家老年食堂,提升改造1家,新增助餐点19个,新增养老驿站9个。
民生实事,重在为民。而为民有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就是群众的体验感。
走进新塍镇虹桥社区幸福食堂,鱼香肉丝、番茄炒蛋、红烧狮子头等琳琅满目的菜式映入眼帘,令人食指大动。随着午餐时间的到来,老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就餐。一荤三素、两荤两素,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套餐,开开心心地吃了起来。低廉的价格、美味的菜品,更是得到老人们的交口称赞,“食堂饭菜花样多,价格也实惠,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便宜、放心的热乎饭,真是太暖心了!”
一餐家常饭,吃出幸福味。在秀洲,养老服务的打开方式很多,这只是其中一项——
137个便捷化设置的养老助餐点,合理散布在秀洲城市街巷、乡村阡陌,在方便辖区老年人用餐的同时,激发社区老年志愿服务积极性,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22个多元化驿站的养老服务,方便辖区老人就近享受文化活动、健康医疗、助餐送餐等更多贴心服务。
“老有所养”解当下难题,“幼有所育”关乎更长远发展。发展中,秀洲以建设“美好优学”为主要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全力保障教育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凛冽寒风里,上外高新区实验学校项目工地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抢抓进度,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我们已陆续进行二至四层楼面建设等工序,预计在2026年上半年竣工验收。”施工方负责人杜诚介绍。
“2024年,我们开工建设嘉兴高级中学、上外高新区实验学校项目,完成秀洲实验小学扩建工程,让秀洲人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持续不断地‘上新’。”秀洲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教育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对照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标准,秀洲不仅在主城区扩大优质教育版图,更加快推进农村偏远、小规模学校和幼儿园教育装备迭代升级,2024年完成7所农村偏远学校校舍环境改造提升,创建示范性“学生满意食堂”9家、中学“创新实验室”8个等,不断为幸福生活“加速”,为城市建设“加温”。
细微之处,见惠民“实效”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为人民谋幸福,绝不是一句空话,就体现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实际的问题上,就是要聚焦重点领域,跑出民生建设加速度。
X103嘉海线(秀洲段)是秀洲重要县道之一,沿线不仅串联起嘉兴空港物流城、嘉兴现代物流园、综合物流园、空港产业园,更是中国集成吊顶产业基地、毛衫产业基地的重要通道。由于这里往来车辆多、交通压力大,路面存在沉陷、坑槽等问题。
去年,秀洲对这条公路进行大中修工程养护,原本坑洼不平的路面如今变得平整宽敞,现状全线均为一级公路,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让过路司机心情舒畅。
而这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近年来,秀洲不断加大辖区公路大中修及桥梁改造加固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辖区公路路况路貌,深入推进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提升公路通行质量的同时,也让群众更好更快享受到交通便捷的红利。
公交候车亭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却很容易被忽视。
去年,秀洲历时一年新建、改造的100座公交候车亭,正为广大乘客带来更宽敞、更智慧、更人性化的乘车体验。对于这些新改造的公交站台,市民胡春梅非常满意,“以前的公交站台比较陈旧,也不美观,现在的公交站台既好看又‘聪明’,特别是查看最近的公交车距离本站的站距,等车时心里也有数。”
从过去简单的公交站牌,到如今可以遮风避雨的候车港湾,小小站台的“悄然变身”,让出行更加方便舒心。与此同时,秀洲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在悄然改变。
走进王店镇三建村卫生室,患者正在空间宽敞的过道候诊。卫生室设有全科诊室、药房、处置室、治疗室、预防保健室等区域,并配备血压计、药品柜等基本医疗设备和办公用品,为辖区村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建村卫生室作为秀洲2024年7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提标扩能项目之一,为周边百姓带来不少便利。“改造升级后,卫生室不仅空间扩容,各种设备设施也全线升级,我们工作起来更顺手了。”三建村卫生室负责人殳李勤介绍,“之前这里只能做一些量血压之类的基础诊疗,现在患者在我们这就能做包括肾功能、尿常规、血脂、血糖等多项常规即时检验,而且大多在半小时后就能出结果,老百姓的反响也很好。”
其实,这项工作已开展3年时间、并连续2年被纳入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当前秀洲共有16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改造提升后,达到标准化、智慧化医疗服务的要求,距离“居民不出村便可享受医疗服务”的理想更近一步。
破解难题,为民心“解忧”
脱落的墙砖进行重新加固,凹凸不平的地面铺上了防滑瓷砖,燃气灶、橱柜、油烟机等设备也是一应俱全……看着干净漂亮的厨房,高照街道高桥社区居民白么初喜笑颜开。
厨房是一个家庭最具烟火气的地方,可是有不少像白么初这样的困难家庭,厨卫简陋陈旧,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听说有免费改造,我就马上报名了。”作为2024年低收入困难家庭厨房、卫生间装配式改造试点家庭,白么初家的厨房和卫生间经过改造已经焕然一新。
“原来家里厨卫都比较简陋,电线、水管都露在外面,看着都不安全。”白么初早就想把家里改造一番,但由于丈夫因病去世,家里有两个女儿需要抚养,生活比较拮据,无力支付装修费用,这个想法就一直被搁置,“这一次在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帮助下,终于梦想成真,真的是太感谢了!”
“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
这样的幸福感,即便是来秀的旅人也可感可及。脚下“无碍”,出行“有爱”。聚焦无障碍环境建设,秀洲用小而美的改造,助力城市“微更新”,让辖区内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安全便利自主出行、交流,获得人文服务,享受美好生活。
对于这一点,王店镇梅秀社区居民胡根生深有感触,“过去我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点事,总要先想想去的路好不好走、到了那有没有无障碍设施,现在出门一点都不担心。”
原来,为了给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加温馨、人性化的无障碍服务环境,秀洲将该党群服务中心列入2024年度区政府“助残帮困—无障碍改造”民生实事改造点位,结合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工作一并进行。
如今,一进门就能看到大厅里设置的无障碍服务台,圆弧形的柜台设计,加上特殊的低位改造,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能够接受工作人员的近距离服务;服务台还贴心配备老花镜、手写沟通板,让老年群体办事更省心。
休息区设置的轮椅席位,方便残障人士等候休息;地面上、墙面上还涂装了各种无障碍标识牌指示标识,方便残障人士及时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无障碍”是社会公众的共同福利。这些细节上的变化或许并不显眼,但对于残障人士而言,却是保障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一环。
“去年是秀洲连续第三年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内容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秀洲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秀洲全区道路无障碍改造完成数达到24条,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完成数达到300个,加之新建项目源头管控,从设计、评审、施工环节就对建设项目同步建设无障碍设施提出要求,使得秀洲无障碍环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成为城市里一道温馨的风景线,让残疾人、老年人等有无障碍需求人群出行更加便利、更有安全感。
办好实事,为民生“筑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秀洲,“15分钟就业服务圈”,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轻轻吹拂,为就业创业者推开了一扇通往明媚春天的大门。
这到底是个什么“圈”,这么厉害?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把就业服务阵地延伸到基层“末梢”、群众身边,从而更加精准地摸排就业需求、筹集就业岗位、匹配供需两端,让群众和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一站“职”达、双向奔赴。
“15分钟就业服务圈”好不好,群众感受是第一“标尺”。去年,23岁的胡文瑞退役后就一直待业在家,通过“一对一”就业帮扶,顺利成为一名消防队专职队员,“多亏镇人力资源市场及时帮助,我才能找到这么满意的工作。”
这一年,秀洲还把“开发见习岗位”作为一项区民生实事工程,计划为离校两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开发见习岗位600个以上。
在这场就业攻坚战役里,秀洲全方位、多维度发力。一方面,为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1”全周期就业服务,即开设1条服务热线、进行1次职业指导并提供至少3次岗位推荐、1次技能培训和1次就业见习机会;另一方面,建成一家省级零工市场,为人才流动、灵活就业架桥铺路。截至2024年底,秀洲成功新增13个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开发见习岗位797个,为青年学子提供实战练兵场。
而今,伴随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除了“有没有”,老百姓还看重“好不好”,关心公共服务能否更优质、更均衡。于是,我们看到——
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去年,秀洲完成交通投资50亿元,创历史新高,增速超60%,列全市第二;524国道二期全面开工,创造了秀洲区前期速度最快和投资最大两个历史纪录;机场大道两端高架接入完成审批,高效连接嘉兴机场和盛泽高铁西站。
公共服务不断优化。秀洲区人民医院二期建成投用,王江泾医院、高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健康浙江考核连续6年保持优秀。
城乡融合走深走实。深入推进飞地抱团、强村公司、“共富工坊”,去年前三季度城乡收入倍差缩小到1.29,列全省第二;城乡融合改革的秀洲实践在全国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秀洲成为全省实现共同富裕试点、最佳实践和典型经验三项成果“大满贯”的8个县(市、区)之一。
……
时代的“民生热词”一直在变,不变的是人民的幸福追求。民生福祉从来不是抽象表达,一件件实事接连落实,一幅幅民生愿景化为实景,这些实打实的数据,清晰标注着沉甸甸的民生成就,也托起了秀洲人民“稳稳的幸福”。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新一年开启新征程,秀洲将继续全力以赴,让更多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不断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