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陈培玉
通 讯 员 黄凯洁
近日,家住海盐的陶女士带着鲜花和锦旗,来到望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公安“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向工作人员表达谢意,“谢谢你们,这两天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户籍民警卢颖芳表示,自2024年海盐县公安局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以来,类似的情形多次在全县九个镇(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出现。这一窗口因专治“疑难杂症”、专接“烫手山芋”、专解“急难愁盼”,屡屡受到百姓点赞。
收到最好的新年礼物
“我这件事可能很难办,你们能帮帮我吗……”几个月前,陶女士来到窗口求助,说自己户口簿上的出生年月是错误的,希望能改回来。
陶女士称自己是1975年出生的,老家在安徽,但户口簿上写的出生日期却是1983年。本来2025年她就可以退休了,但因为这个错误,她还要多工作8年。陶女士表示,这件事一直是她的心病,但因为很多材料缺失,她自己也觉得更改日期希望渺茫。
卢颖芳告诉陶女士,海盐公安会尽力帮助她。卢颖芳随即发函至陶女士老家派出所查询原始档案,当地派出所反馈,陶女士在历史常住人口登记表上的出生日期确为1975年,并在2001年改过名字,但查询不到其变更的历史材料。
“由于缺乏相应的证据佐证,不能随意给陶女士办理手续,但群众的‘急难愁盼’摆在面前,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卢颖芳说。之后,海盐县公安局望海派出所安排两名民警前往陶女士老家,调取其首次更改出生年月的相关材料,并走访了她的亲友、邻居、同学等数十人,证实陶女士确实在1975年出生。
陶女士的出生日期终于被改了回来,得知消息后,她激动万分:“我当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真的办成了,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帮助孩子顺利入学
2024年秋季新生报名即将进入尾声时,一名女子拿着户口簿和孩子的出生证来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户口簿上和出生证上是两个毫无关联的名字,“我想让你们帮我证明这两个名字都是我儿子的,不然他就没书读了。”
原来,女子在老家生完孩子后,还没等到给孩子上户口,就跟老公离婚了。1年后,女子拿着出生证去当地补报户口,为了彻底告别过去,她重新给孩子起了个名字。不承想,在申请积分入学时,学校要求她出具证明,证明这两个名字属于同一个人,才能办理入学手续。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工作人员迅速与当地公安取得联系,调取了相关信息,证实这两个名字确实属于同一个人,孩子因此顺利入学。
记者从海盐公安了解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及时解决企业、群众在办理公安政务服务过程中遇到的紧急情况需特办、历史遗留不易办、材料不齐不给办等“疑难杂症”,以“小窗口”解决“大难题”,为企业、群众提供兜底、暖心、贴心的增值化服务,推动政务服务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