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秦 易 摄影 闫拥洲
时间:1月14日10时
地点:杭州湾跨海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杭州湾上的梦,尽是流光溢彩。随着春运拉开序幕,杭州湾跨海大桥上车流滚滚,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沿着这条海上长龙,踏上回家的路。
上午,“海巡0781”海事巡逻艇从海盐协和码头出发,搭载着嘉兴海事局海巡执法支队、宁波航标处嘉兴航标管理站、杭州湾跨海大桥管理有限公司等部门“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由杭州湾跨海大桥南主通航孔一路向北,对附近水域灯浮、桥涵标、桥墩警示标等航标进行巡航检查,守护巨龙卧波的恢宏身姿,为人们照亮返乡的旅途。
让“海上红绿灯”长明
上午10时,气温8℃,海面上寒风猎猎。头戴安全帽、身穿救生衣,嘉兴航标管理站的航标员们登上海巡艇,朝杭州湾跨海大桥南主通航孔驶去。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连接宁波市和嘉兴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大桥附近海域的通航安全尤为重要。今天是春运首日,我们针对大桥附近海域,对航标进行检查,保障春运期间大桥通航水域船舶航行安全。”站在海巡艇前甲板上,嘉兴航标管理站航标员董申军介绍。
“如果航标出了问题,船可能驶错方向不说,更危险的是有可能撞上桥墩,影响船只和大桥安全。”用董申军的话说,航标如同海上红绿灯,用来帮助引导船舶航行,而航标管理员就像是路灯管理员,职责是维护、管理和监督航标质量,“近期,随着春运到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施工推进,我们对航标巡检工作更加严阵以待。”
在杭州湾海域,有大大小小250多个航标,跨海大桥上就有88个,其中38个是灯浮。它们在海上用鲜亮的色彩、荧荧的亮光,为船舶航行指明方向。平时,航标员们每天查看遥测监控数据,每月现场巡检或巡视,以2至3年为周期进行灯浮起吊更换。因此,在风急浪高的海上颠簸,早已是他们的工作日常。
“看,那个黄色的就是禁航标志。”随着海巡艇逐渐靠近,航标员吏文宇架起望远镜仔细查看禁航标志的工作状态。禁航标志是航标的一种,提示船只此处禁止驶入,“很好,顶标的颜色很鲜亮, 远远望去一目了然。”
“我们航标员更像是技术工人,要管‘海上红绿灯’亮不亮、好不好使,一旦发现状况,就要去现场处置。”说着,吏文宇登上航标,查看灯器使用情况和螺丝螺帽是否生锈,情况都较好,“我这边一切正常,没问题!”
严守大桥通行安全
上午11时,气温10℃,海面上风浪渐平。海巡艇从大桥下缓缓穿行,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航标出现在视野中,等待航标管理站工作人员现场检查。
“这个多功能航标是我们今天刚刚试点投放的,可以用来测流速,现在运行情况良好。”吏文宇指着不远处的一个航标说,海上情况比较复杂,这次在大桥水域投放,将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大桥通行安全。
“安全问题是零容错率的,我们心里的弦始终紧绷。”接近中午12时,完成了最后一个航标的检查,吏文宇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当过五年海军,曾常驻舰船,熟悉海上业务,也能吃苦,但在航标管理站工作两年,还是遇到不小的挑战。
“所有状况都要现场解决,一次任务需要检查的航标就多达几十个,抓紧时间的同时要把控质量,我们永远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吏文宇说,由于常年在户外工作,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都是对自己意志的考验。
据了解,嘉兴航标管理站成立于2004年,站里的14名工作人员要负责整个杭州湾辖区200多个航标的日常维护。“航标管理工作对专业知识和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平时,杭州湾水域流速急,船更颠簸,一般人难以承受。”嘉兴航标管理站负责人金奇良介绍,许多工作人员是退役海军战士,将能打胜仗的精神从部队带到了站里。
随着春运到来,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原本就十分繁忙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川流不息,车辆来往安全至关重要。
“航标管理和维护是大桥通行安全中不太起眼又不可或缺的一环。”金奇良告诉记者,鉴于前不久外地发生的撞桥事件,嘉兴航标管理站在春运开启之际对桥梁安全,尤其是桥梁防撞方面开展了更严格的隐患排查。
春节期间,嘉兴航标管理站将像平时一样,一丝不苟开展值班工作。“每天,我们都会有工作人员留守,其他工作人员随时响应,为大桥安全通行、春运平安运转贡献我们的力量。”金奇良说。
扫一扫 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