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让南湖更美丽,嘉兴这样做!

日期:01-13
字号:
版面:第01版:南湖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邓雪珂 通讯员 管晨熹 高雪新 摄影记者 徐志达(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资料图片)

  本报讯 嘉兴,因湖而名,倚湖而兴。

  南湖景致自然秀美,饱含人文灵气。在嘉兴人眼里,南湖就好比是这座城市的魂灵儿,这里有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两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五处市级文保单位、三处文物保护点、四处历史建筑和三处湮灭遗址。

  城市发展中,如何将南湖保护好、发展好?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嘉兴市南湖保护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获嘉兴市人民政府批准。

  根据《规划》,南湖保护规划范围为南湖核心区域和西南湖区域。其中,南湖核心区域为南湖路、南溪西路、海盐塘路、凌公塘路、花园路、沪杭铁路所围合的区域;西南湖区域为沪杭铁路、中环南路、放鹤洲路、梅湾历史文化街区沿湖所围合的区域。

  “出台《规划》的目的就是保护并传承南湖整体价值和七种类型的资源要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重点保护由湖岛园林构成的‘烟雨江南’水乡经典形象,‘城中双湖、城湖相拥’的营城格局,南湖景观审美的‘诗情画意’特色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江南水乡文化、多元文化遗存与传统,建立保护和利用相适应的保护体系。”

  城湖相依,相辅相成。南湖就像是一幅历史画卷,也像是一个城市密码,打开它,就会发现嘉兴传统韵味都藏于其中。“加强南湖自然、文化的保护与管理,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和谐关系,有助于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城市可持续发展。”上述负责人说。

  关于保护和规划南湖的具体做法,《规划》也给出了回答——保持南湖水域岸线的原真性和岛屿的完整性,严格保护水域自然形态,保护湖畔园林绿化空间不被侵占;强化游船和水生动植物管控;划定外围风貌协调区,新建(含改、扩建)项目应该符合城市设计风貌管控要求;保持现状建筑总量基本稳定;强化核心景点承载量控制……

  从整体资源价值保护到环境承载能力管控,从红色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到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一条条保护举措,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人与自然、自然与城市和谐发展的关系上。

  事实上,早在2017年,我市就出台了《嘉兴市南湖保护条例》,2018年,第一轮《规划》应运而生。经过多年发展,嘉兴对保护好南湖的生态环境和历史遗存,以及如何将其蕴含的文化精神内涵融入嘉兴的现代化进程中有了更多的思考,本轮《规划》因此诞生。

  在城湖空间格局控制方面,我市将保护并延续“城中双湖、城湖相拥”的空间格局;保护南湖、西南湖构成的“鸳鸯湖”景观格局,增强两湖空间联系和功能联动;更新完善现状建筑使用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控制新建项目类型,强化南湖保护与文化旅游;以“保资源、限跨越”作为道路交通控制的总体原则,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色交通等,加强对南湖文化旅游发展的支撑。

  可以望见,南湖正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为嘉兴城市发展和治理注入绿色能量。而这些精细化转变,就像是一支画笔,通过用心打磨、斟酌下笔,南湖将被勾勒得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