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金砖国家“朋友圈”又又又扩大啦!

日期:01-12
字号:
版面:第02版:好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巴西外交部当地时间1月6日宣布印尼成为金砖正式成员。

  巴西外交部6日发布公报,对印度尼西亚正式加入金砖合作机制表示欢迎。

  公报说,印尼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该地区最大经济体,与金砖其他成员一样,印尼一贯支持全球治理改革,并愿为深化“全球南方”合作作贡献,这与巴西今年确定的主题理念一致。

  公报说,金砖国家按照2023年8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商定的扩员进程指导原则、标准和程序,一致同意印尼加入金砖合作机制。

  “中方热烈欢迎新成员加入金砖大家庭。”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

  “中方愿与金砖各国一道,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促进‘大金砖合作’高质量发展,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郭嘉昆说,“‘大金砖合作’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印度尼西亚外交部7日表示,欢迎巴西作为2025年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宣布印尼成为金砖正式成员。这一成就体现了印尼在全球事务中日益积极的角色,彰显了印尼致力于通过多边合作推动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全球秩序的坚定承诺。

  印尼外交部当天发表声明说,印尼认为加入金砖合作机制,是在平等、相互尊重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下,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战略举措。

  

  为什么叫“金砖”?

  

  金砖国家是一个由新兴市场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说起来,“金砖”的得名还是一个“谐音梗”:其创始国为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因为这四个国家英文首字母组成的“BRIC”一词,其发音与英文的“砖块”(Brick)非常相似,所以被称为“金砖四国”。

  2010年12月,正式吸收南非加入金砖合作机制,“金砖四国”改称为“金砖国家”。

  

  有哪些成员国?

  

  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长举行首次会晤,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

  为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金砖国家间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

  2010年12月,四国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正式吸收南非加入机制。机制英文名称为“BRICS”。“金砖四国”也因此改称为“金砖国家”。

  2024年,金砖合作机制迈入新阶段,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正式成员。

  2025年1月,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正式成员。至此,金砖成员国达到了11个。

  

  什么是金砖合作机制?

  

  金砖合作机制诞生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历史大潮中,符合国际社会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期待。金砖合作机制代表性、感召力、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力量。金砖合作机制倡导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不搞阵营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的是维护和平发展和普遍安全,推动共同发展和普遍繁荣。

  

  为什么“金砖”越来越受欢迎?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金砖国家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已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积极、稳定、建设性力量。

  金砖国家不仅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贸易、投资、能源、卫生、文化等多个领域展开广泛合作。未来,金砖国家间的合作领域将不断拓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也将持续推进。成立十几年来,金砖国家人口已占全球近一半,经济总量占比超三成,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金砖国家同样发挥着积极作用,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法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加入“金砖”,说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是深入人心的。推动全球化纵深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金砖精神是什么?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

  什么是金砖伙伴国?

  2024年10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就设置伙伴国达成重要共识。这是继2024年实现历史性扩员后,金砖发展进程的又一个重要进展。

  2024年12月23日,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俄罗斯宣布了金砖伙伴国名单。2025年1月1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白俄罗斯、玻利维亚、古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干达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成为金砖伙伴国的9个国家,分别来自亚洲、非洲、拉美和欧洲等四大洲,这表明“大金砖合作”范围更广,代表性更足,标志未来金砖国家和“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将更加响亮。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