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吨!“含绿量”转化为“含金量”
日期:01-09
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 讯 员 钱春明 黄妙妙 石佳叶
本报讯 随着嘉兴银行和海宁市交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宁交控集团”)双方代表分别在协议上签字盖章, 浙江省首笔交通领域碳普惠减排量质押贷款成功落地。
昨天上午,记者从嘉兴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基于“生态+金融”合作模式,经过生态环境部门对接,海宁交控集团最终与嘉兴银行达成一致,将1000吨碳普惠减排量作为质押物,交给嘉兴银行作为贷款的担保。
作为嘉兴市政府相对控股的本土法人金融机构,近年来,嘉兴银行不断探索开发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积极开展“生态+金融”领域合作创新。海宁交控集团总经理施震立告诉记者:“这是嘉兴碳普惠市场拓展的一次新的尝试,我们将公共自行车、城市绿地乔木形成的碳普惠减排量,用于银行质押贷款,打通了绿色生态和绿色金融的互通渠道,这也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我们生活中产生的碳汇量,可以真正用起来的范围更广了。”
自2023年开展碳普惠体系建设试点以来,嘉兴紧扣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要求,不断推进碳普惠交易顶层设计、管理模式创新以及平台建设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已备案21个碳普惠方法学(居全省第一),形成碳普惠减排量3万吨/年;完成4笔碳普惠减排量交易,累计交易2536吨二氧化碳。
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海宁分局党组成员姚丹介绍,嘉兴碳普惠市场建立后,海宁一直积极参与碳普惠方法学、减排项目及场景的开发与应用,先后成功开发公共自行车和城市绿地乔木碳汇两个碳普惠方法学并完成相关减排项目的备案登记,通过自愿捐赠的方式抵消了2024年全国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培训班产生的碳排放量,并将碳普惠交易所得的33200元定向捐赠用于四川省黑水县芦花镇泥石流的灾后治理。截至目前,海宁市持有减排量18450吨,居嘉兴第一。
“此次碳普惠减排量质押贷款落地,是嘉兴推动金融要素向绿色低碳领域聚集的重要实践。”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生态环境部门将全面深化碳普惠交易试点建设,不断完善规则清晰、场景多样、发展可持续的碳普惠交易体系,将绿色产业的“含绿量”有效转化为助力绿色低碳发展的“含金量”,为全省乃至全国减污降碳贡献嘉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