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机器人24小时“站岗”盯水质

日期:01-08
字号:
版面:第01版:南湖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讯员 黄妙妙

  本报讯 碧水潺潺,岸绿景美。昨天,记者来到太湖流域桐乡市乌镇站,青石板路蜿蜒曲折,掩映在茂林深处的取水装置正实时采集水样,传送到一旁的水质自动监测站。

  站内,新“上岗”的智能运维机器人正忙着工作,对水质进行自动分析和监测。只见它不时升降、旋转和伸展,镜头对准检测仪器,自动识别数据,甚至还可以自己打开对应的舱门检查里面的试剂是否用完。

  嘉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市域内水系发达,大小河流1.53万条(段),总长1.23万余公里。近年来,嘉兴以水生态修复为抓手,全力呈现水净、景美、民富的韵味江南美丽图景。目前,国控、省控、市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质占比均为100%,7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这一江南水乡原生态水系的景观与风貌,将在智能监管之下得到更好的保护。

  “智能运维机器人的上线,在监控良好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充分展示数字化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优势。”浙江省嘉兴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助理工程师张怡平告诉记者,智能运维机器人拥有多自由度控制、AI图像识别等技术,可替代人工开展全天候的监控、巡视等运维与巡检工作,推动管理由“传统人工”向“智能驱动”转变,实现运维数字化、智慧化。

  水质监测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士“操刀”,但这对于多项技能傍身的智能运维机器人来说,则是轻松拿捏。

  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发出作业工单后,机器人立即自主移动进入作业轨道,对周边环境、仪器设备进行快速扫描。同时,机器人搭载的360度高精度相机对屏幕、阀门等关键部件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后台图像增强引擎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关键区域的智能识别及故障检测。

  张怡平介绍,依托智能驾驶舱运维管理平台开展日常运维监管,机器人可以对人工运维的规范性进行精准识别,对监测数据的有效性进行精确判定,并对突发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和初步分析。

  “总磷试剂摆放错误,请核查。”张华是太湖流域桐乡市乌镇站的一名运维人员,他接收到运维机器播放的语音提示。仔细检查后,他发现自己将不同标液配置后混放,总磷标液错放入总氮标液瓶,智能运维机器人将他的错误行为自动抓拍记录,生成操作报告,避免了问题升级。

  据了解,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运维工作目前全部采用人工现场巡查、质控和维护的方式,运维人员每周至少去一次站点。智能运维机器人的智能感知,为水环境监管提供了一双“慧眼”,精准又高效。“与传统运维相比,自动站日常运维频次可从全年50余次降至10余次,工作效率提升80%,运维人员可由每人每月管理3到5个站点增加至15到20个站点。”张怡平说。

  “目前,这台智能运维机器人能够完成30余项运维任务,人工运维辅以智能运维机器人,不仅可以解决人工运维频次多、成本高、监管难等问题,还能有效减少操作误差和人为干扰行为,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环境监测信息与辐射管理处处长周赦表示,接下来,嘉兴将以水站智能运维为起点,进一步推进环境监测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的环境自动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