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注意!已有中小学生被骗

日期:01-07
字号:
版面:第12版:热线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戴瑞雪

  通 讯 员 文 伟 田 恬

  

  本报讯 “因为你是未成年人,系统检测到你的账号有盗取皮肤兑换码的风险。如果不解除风险,我们会立案,就要上门抓你了。”看到这样的消息内容,你是否有熟悉的感觉?没错,这就是“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记者从嘉兴市公安局侦查(反诈)中心了解到,这几天,我市已出现类似诈骗案件,而这一回,诈骗分子将目标瞄准了未成年人。

  10天前,8岁的小虞(化名)在家中用手机刷短视频时,刷到一个可以免费抽取“蛋仔派对”皮肤的视频,小虞“幸运”地抽中了。随后,视频发布者主动私信小虞,让她添加QQ号领取皮肤。

  由于小虞是这款游戏的忠实玩家,所以轻信了对方,没有多想便马上添加了对方的QQ号。没想到领取过程中却出现意外,小虞收到了文章开头的那条消息,这让她惊慌失措,连忙询问解除风险的方法。

  对方随即又发来一个QQ号,让她联系“网警”配合调查。不一会儿,一个自称“网警”的人告诉她,因为她是未成年人,需要用家长的手机来解除风险。小虞一番犹豫后,偷偷拿来父亲的手机,随后“网警”与她视频通话,教她用父亲的手机进行操作,还在QQ号里绑定了银行卡。一番操作后,对方称风险已经解除,便挂断了视频通话,小虞这才放下心来。

  可没过多久,小虞的父亲就发现自己银行卡里少了9030元,一番询问后才在小虞那里得知了事情的缘由。意识到女儿被骗,小虞父亲果断报警求助。

  记者从市公安局侦查(反诈)中心了解到,近段时间,诈骗分子逐渐将“黑手”伸向未成年人,利用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识骗能力较弱的特点,诱骗未成年人。“他们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发布广告,以‘免费皮肤’等为诱饵,令受害人上钩。”民警介绍,一旦受害人上钩,诈骗分子便冒充“公检法人员”,以“违法”“立案”等说辞引起受害人恐慌,之后会编造各种理由,让未成年人使用父母的手机进行转账。

  “近一个月,全国范围内针对中小学生的‘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持续高发,其中8至14岁的孩子被骗占比最高。”民警介绍,此类诈骗瞄向学生群体,不仅给家庭造成经济损失,也对未成年人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请家长、老师、同学们,务必提高警惕!”

  民警提醒,针对该类案件,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督,增强未成年人的反诈意识,引导未成年人科学上网。

  同时,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重要物品,设置安全性较高的密码,并定期修改,尽量不让孩子知道密码,避免孩子在受到诱骗、胁迫后,被诈骗分子利用。如不慎被骗,请保留好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