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雪水港村是宁静的。村头的高标准示范千亩方农田的晚稻已经收割完了。放眼望去,地域开阔、天高云淡,是江南地区难得一见的旷野。
架在半空中的田野栈道,一头连着万木垂荫的葛山,一头连着雪水港村小米粒驿站,串联起多个农田智慧设施示范点。这片农田也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内的智慧农田样板。
这里就是本次乡村健康跑的起点啦!
活动当天,天气晴好。远眺这座隐匿于青山绿水间的村落,仿佛误入一幅溢满乡愁的江南画卷中。很难想象,就在20多年前,这里的山水曾因开矿和养猪满目疮痍。
“过去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我们‘靠山吃山’开了不少采石场,村子环境很糟糕。”雪水港村党总支书记潜利民指着环绕村落的小山说道。
粗放式的开发难以为继,蝶变始于19年前的那场宣讲。
“2006年起,我们从修复环境入手,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关停所有矿场,恢复和重建因采矿损毁的植被,全面实施复绿。”潜利民说。这一步也踏在了时代的节拍上。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雪水港村的米酒酿制达人沈均明今年67岁,这次也在农产品展示区展出了自家酿制的米酒。“我们村酿制米酒的技艺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希望未来能将米酒文化传承下去,成为雪水港村的‘金名片’。”
记者在何佳桥的附近看到,一栋闲置农房正在紧锣密鼓地装修中。“我们将在这里打造雪水港非遗文化共富驿站示范项目,这个月就能竣工,到时会为村民提供酿酒、灶头画、木作等特色非遗展示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共富驿站。”潜利民说。
本次活动的打卡点之一,海盐县雪水港教育培训中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该建筑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打造具有引领标志意义的浙江省“低碳乡村旗舰店”。去年,该建筑还取得了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近零能耗”认证。
记者在现场看到,雪水港教育培训中心集标准教室、多媒体教室、报告厅、餐厅及数字展厅等多功能于一体,可同时容纳200人的培训团队。
雪水港村是嘉兴知名的红色教育现场研学点。“这几年,来雪水港村参观的团队越来越多,但由于缺乏配套设施,参观之后就回去了,对周边老百姓也没有带动作用。”潜利民说。自去年投入运行以来,雪水港教育培训中心成功将“流量”变为“留量”。
接下来,雪水港村还将建设研学基地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为教育培训中心提供高品质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组合打造综合性培训研学基地,进一步发展研学培训和文旅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