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之美
观看“家门口”的文物展
N实验小学(南校区)402班 毛孜天
指导老师 朱栽华
暑假里,我和妈妈、赵阿姨,还有哥哥、妹妹一起去了嘉兴博物馆看“长安三万里·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去看这个文物展吗?因为长安是唐代的首都,那里曾经生活过我熟悉的诗人:李白、杜甫、高适……通过这些文物,可以让我深入地了解唐朝的诗人和他们的家人、朋友们当时的生活情况。
进入嘉兴博物馆后我们立刻找到了这个特展的展厅,在第一个单元里我一下子就被一个刻着龙纹的瓦当所吸引,虽然是一片小小的瓦当,却让我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再走几步,我就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石门,那座石门的旁边各站着一位栩栩如生的天王,他们都脚踩着白云,一位天王手拿宝剑放在胸前,另一位天王手拿着宝剑插在云上,让人不敢靠近。
接着,我来到第二个单元——乐居长安,这里展出了许多的唐三彩:有唐三彩马,有三彩盒,有三彩熨斗,还有三彩三足罐、三彩带盖罐等,款式多、样子好,非常美丽。这里除了唐三彩还有其他的文物,比如:银质的勺子、筷子,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银碗,那个银碗里还写着“十四两三分”,而且一看到那个碗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将进洒》中的诗句:“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想到他们饮酒的时候,是不是就用这个碗呢?第二单元展出的文物还有一些俑:有文官俑,有武官俑,有三彩绘骑马俑,还有黑人俑……在这里,我看到了唐代的繁荣。最后,我们来到了第三个单元——丝路胡风,在这里有许多佛教文物:有三面石佛,有何静仙造像铜印模,有一佛二菩萨塔铭,还有四面造像浮屠和飞天造像门楣……通过这些文物,我感受到了佛教文化在唐代的辉煌。
参观了这个文物展后,我感受到了唐朝的繁华和唐朝百姓的聪明智慧。偷偷告诉你,唐三彩大部分是陪葬品噢。有机会的话,我还要去西安看更多的文物,我要去陕西历史博物馆,我要进碑林博物馆……我要去陕西西安了解更多的唐朝文化。
丹心不落家国情
N吴镇教育集团吴镇小学402班 张稼宏
指导老师 金凤
去年暑假,嘉善县博物馆特别推出了“善博珍宝——张天方捐赠文物特辑”,其中包含生产工具、青铜削、铜凤炉、玉印等文物,陈列在县博物馆各展厅里,吸引来很多人参观。
张天方,名凤,字天方,嘉善魏塘人。他是嘉善近代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文化名人。他出身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史籍,却从小心系国家,具有强烈的乡土情怀。19岁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同时印发《嘉善月刊》,鼓吹革命,与乡里进步青年集会演说,捣毁神像,破除迷信,名震全县。
清宣统元年,张天方曾在上海任教,创办嘉善第一张报纸《善报》,宣传民主思想,抨击社会弊端和劣绅们的不法行为。在他就聘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诗,受到省厅长赏识而公费留学法国。学成后,张天方毅然回国,一边专注于自己的研究和文学,一边支持革命。他曾两次陪同鲁迅到暨南大学秋野文艺社讲学,又因支持儿子张鼎参加革命被迫离职。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唤起年轻人的爱国之心,张天方组织搜集各县民众抗日资料,编辑出版了《天北民众抗战事略》《浙西抗战忠勇纪略》《天目新志》《天目文录》等书籍,参与创作了抗日诗歌集《戈亭风雨集》和抗战校歌。他任天目书院院长教学之余,为抗日阵亡将士撰写祭文和墓志铭,在《天目人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和文章宣扬抗日情怀。当汪伪政府给他发“良民证”时,他当即退回并写道:“吾受国家禄养三十余年,为人民之望,为青年之师,岂可降身作奸贼,屈膝作顺民!”表现了可歌可敬的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他返回嘉善,为抗日阵亡将士撰写了《嘉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铭》。
退休后,他仍没有停止自己的研究,也没有停止为国家作贡献。他在家研究古文字学,还对中医内病外治进行探索和实践,对《张凤字典》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又曾两次向政府报告,愿意将自己的藏品捐献给政府。他一生著作颇多,对祖国文化事业作出贡献,被列入《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他留下遗愿将自己收藏的文物书籍尽数献给国家。
“护国有天地,生民尽圣贤。丹心摇不落,可以达黄泉。”这是张天方在天目山泼墨挥毫留下的诗句,也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坚定的革命信念、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复兴中华的伟大目标!学成知识,报效祖国,也是每一个爱国少年的理想和目标!
闪耀的灵魂
N吴镇教育集团吴镇小学401班 陈艺甜
指导老师 邬锦丽
在社会的舞台上,总有一些人以其无私的奉献和坚定的信念,成为璀璨的明星,照亮了他人前行的道路。看到“了不起的‘嘉’乡人”征文比赛,我就想到了她——包叶红。包老师便是这样一位因投身公益、广施善行而声名远播的杰出代表。
包老师并非出身名门望族,亦非拥有巨额财富。然而。一颗炽热的爱心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切担当,驱使她踏上了公益之路。多年来,她始终秉持着“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信念,以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和关爱。
包叶红,嘉善县十三届、浙江省十一届政协委员,兼任民盟嘉善教育总支主委、县留联会副会长、嘉善欧美同学会秘书长、县妇联执委。曾获县首届强师工程十佳优秀导师、县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县优秀政协委员、县最美统战人……
从2012年至今,包老师带领盟员之家一共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一百二十多场,其中有出国留学公益讲座、新居民子女学校义务送教、安全急救公益讲座和免费培训、高考志愿填报公益讲座……
最让我感动的是疫情期间帮助当地农产品销售的事迹。在2022年3月23日的晚上9时40分,因为姚庄那儿出现了一名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原本姚庄农民销往上海的50多袋小番茄运不出去了。包老师一听到这个消息,便连夜通过微信朋友圈组建了2个助农群,解决了农户的燃眉之急。包老师两年来已累计为姚庄镇种养户们义务带货销售番茄、草莓、鸡鸭等农产品近三万斤。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但包老师做到了。在今年暑假,为解决医院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包老师主动与医院工会联系,为医护人员子女提供暑期托管服务,让在一线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当然,包老师的公益事迹还有很多很多……
包老师用行动诠释了公益的力量,她的事迹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为社会贡献一份爱,都有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那束光。在她的引领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公益,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