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乘教育之风 扬未来之帆

日期:01-05
字号:
版面:第01版:嘉兴教育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王国伟 通讯员 周雯静 图片由嘉兴市教育局提供

  教育,是铸魂育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2024年,嘉兴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一年,嘉兴教育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负起“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这一年,嘉兴教育始终锚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持续推进各学段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这一年,嘉兴教育始终坚持“改革是第一动力”,以省级以上试点为抓手,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强劲……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晚报梳理总结了嘉兴教育2024年度“十大热词”,既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也是对嘉兴教育更好明天的期待。

  热词一:“红船旁的大思政”

  擦亮“红船旁的大思政”品牌,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陈望道故居讲解员陈华仙讲述《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李晓彤主讲《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讲解员郭文文主讲《一件走过80年光阴的党证》;沈钧儒纪念馆讲解员富稚钧主讲《两袖清风 首任院长》……

  2024年12月6日,“革命文物中的精神密码: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在嘉兴大学省身讲堂举行,我市大中小学生代表300余人现场聆听“行走的思政课”。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红船旁的大思政”品牌建设,组建“一体两中心”(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创新联合体、一体化研究中心、一体化实践中心),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项课题研究28项,用好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心中开出红色的花。

  2024年,我市成功入选全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品牌建设优秀案例1项、示范团队1个,市教育局思政教育课题获评省政研会重点课题。

  热词二: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劲动力。

  “我想以自己的从教故事来激励年轻老师们,把教育家精神立到三尺讲台上,融到教育革新的现场,能够潜心在我们的为学之路上……”2024年10月13日,嘉兴市教育系统“教育家精神”首场宣讲会上,嘉兴市教育家精神宣讲团的6位老师激情开讲。

  宣讲活动启动以来,开展了“践行教育家精神 争做新时代嘉师”师德教育系列活动以及“嘉师铸魂”行动。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2024年9月9日,我市庆祝第40个教师节活动现场,4位嘉兴教师代表上台分享了他们的事迹和从教心得,生动演绎了嘉兴教育人心中的“师者”。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24年,我市大力实施“名师到嘉”工程,加大“招引”力度,做大人才“总量”;扎实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做好“育用”文章,盘活人才“存量”。

  2024年,全年签约“名师到嘉”项目13个,多形式引进人才844人次,选送参加浙派名师名校长等联合培养项目40人、参加出国研修项目9人。同时,推动城乡教师流动,近300名优质校骨干教师(校长)交流至农村、薄弱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结出累累硕果。2024年,全市1人入选鲲鹏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习学者项目,新增中小学“省万”教学名师1人、“省万”教学英才2人、“星耀南湖”教育拔尖人才20人。

  热词三:扩优提质

  下课铃响,磻溪教育集团桃园小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抖空竹、滚铁环、跳皮筋、抽陀螺、踩高跷……这是该校的“七彩童玩”大课间活动。

  在嘉兴,这样“小而美”的农村学校还有很多。目前,我市已连续举办24届“南湖之春”教育教学改革展示活动,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形成了特色课程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助力。

  2024年,我市取得了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通过率100%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省级评估通过率100%的“满堂红”。

  建设教育强国,重点在基础教育。我市坚持提升基础教育内涵,增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底蕴,满足老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向往,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一年,嘉兴全面推动学前教育“均衡资源攻坚、普及普惠攻坚、培育师资攻坚、提升质量攻坚”四大工程,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率和优质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率均列全省前茅。

  这一年,嘉兴全面深化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改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累计培育“新优质学校”102所,县域内教共体实现全覆盖,有效提升乡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办学水平。

  这一年,嘉兴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突破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和“千校一面”同质化发展瓶颈。2024年,全市高考上特控线、一段线人数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热词四:积极教育

  “我们走得太快,是时候该停下来,等等我们的灵魂了。”推进积极教育,是孩子们的迫切需求、家长们的殷切期待,也是嘉兴教育的崭新未来。

  我市着力“跳出心理健康看心理健康”,努力培育青少年正向人格。立足于积极心理学,从2021年起,我市全域实施儿童青少年积极教育改革。

  在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有一个叫“菁菁田园”的综合性田园教育基地,这里不仅是农作物的摇篮,更是孩子们心灵的净土,一个播撒积极教育绿色种子的地方。

  在嘉善县吴镇教育集团泗洲小学,老师们运用以“共情宣泄能量贴、发现优势能量碎片、积极思维能量团、培养韧性能量瓶”为特征的“积极能量法”,作为幼小衔接教育的核心方法,让每个处于一年级的学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

  2024年10月22日,嘉兴市积极教育工作推进会召开,谋划部署积极教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全域实施儿童青少年积极教育改革以来,我市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设立积极教育种子学校102所,实验校18所;在全省率先开通24小时青少年心理护航热线“88517885”……我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生态持续向好,实现从“解决问题”到“积极发展”,从“碎片割裂”到“系统融通”,从“教育孤岛”到“协同育人”,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性互动和循环的社会情感支持性环境。

  热词五:家校社协同育人

  “之前爸爸妈妈在我难过的时候只会说让我坚强起来,现在他们会给我讲小故事,陪我去户外散心,带领我走出负面情绪。”经过家长成长课程的学习,杭师大经开附小的学生小予明显感觉到了父母的变化。

  除了跟家庭合作,该校还打开围墙,调动社会育人资源,为学生在社区提供志愿实践机会,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杭师大经开附小的实践,是我市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写照。

  2024年1月,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地市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成为试点以来,我市出台《关于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的意见》,成立“嘉兴市校家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加强对家校社工作的统筹指导,评选市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8个、实验校20所。

  南湖区画好家校社联动共育“同心圆”;秀洲区汇聚家校社“同心力”;嘉善县善育善成、协同发展,提升家校社共育合力……各实验区、实验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为全市试点工作添砖加瓦。

  家校社协同育人,需要强有力的专业力量支撑。我市组建了以国家、省、市家庭教育专家为主体的家校社共育体智库,成立家庭教育工作室7个、讲师团148支,培育家庭教育指导教师270余人,广泛开展“科学家教城乡行”等活动,仅2024年就有30余万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