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通讯员 张琴慧
在54.4平方公里的港区范围内,机动车保有量超4万辆,重点运输企业75家,而作为这片辖区的交通守护者——港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肩负使命,172.6公里的通车道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他们的主战场。
近年来,港区交警大队紧紧围绕“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护稳定”工作总目标,坚持党建统领,聚焦主责主业,打造“荧海警队”党建品牌,积极开展市级清廉公安建设示范单位争创培育,扎实推进党建与队伍建设、业务工作、党风廉政建设融合共建、提质增效。大队获评全省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减量控大”系列行动成绩突出集体,被港区党工委授予勇猛精进争先创优好团队,获市局集体嘉奖1次,2次获评分局优秀部门;大队党支部先后被嘉兴市委组织部评为全市战“疫”红船先锋基层党组织,连续2年被港区党工委评为嘉兴港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排隐除患 防风险压事故
为推动“全域治理、综合治理”实现,2021年,港区交警大队掀起交通事故“零亡人”村(社区)、企业创建热潮,并配套推出“社区交警”“一村一交通辅警”等工作机制,先后建成村(社区)、企业交通智治服务站15个,建立车辆管理、隐患排查、精准宣教、便民服务“四智融合”工作体系,加强摸排巡查、隐患整改、安全宣传等交通基础要素属地管控、跟踪管理,打造基层警务“新引擎”,提升警企社共治“新效能”。
与此同时,港区交警大队推动全区上下开展道路交通设施提档升级,连续2年将路口标准化建设列入港区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打造样板路口,提升通行效率,累计建成标准化路口89个。着力提升农村道路“警示度、识别度、通透度”,完成23个路口“星光工程”亮化改造,让隐患“黑点”转为道路“亮点”。
面对港区大车多、监管难、风险高的问题,港区交警大队组建区镇两级交通管理联合执法队,定期组织联合执法,建立“一警一辅”重点车辆专管员制度和运输企业联挂制,及时开展约谈通报,推动建立“高地联动”和“入园黑名单”制度,常态开设安全课堂,做到企业隐患“清底”、人车隐患“清源”。
据统计,2021年以来,港区交通安全宣传“七进”活动受教人数近20万人次,省、市、区级三级事故多发点段挂牌整治50处,年均现场查处重点交通违法1.2万余起,2021-2023年,全年交通事故总数实现连续下降。
精耕细作 增“智”效保畅通
聚焦“安行、畅行、便行”,港区交警大队以“智慧赋能”助推交通管理现代化迈向新高度,投入建设智慧交通二期项目,构建以综合指挥室为龙头,集成各类基础应用系统和前端设备的智慧交管体系。在此基础上,持续开展绿波提速行动,通过合理设置信号灯相位差、缓解常发性堵点的拥堵、划分绿波协调路口数量等手段,道路平均行驶速度提高28%;加强潮汐交通组织的探索和实践,建设港区首条“潮汐车道”,优化交通组织,挖掘通行潜力,路口通行效率提升至57%。这一系列举措为交通管理插上“数智”翅膀,有效消除节点通行“瓶颈”,畅行更安行。
其实,这样的“提升”还有很多。辖区202省道杭浦高速匝道入口交通事故多发频发,为解决这一难题,港区交警大队以数字赋能、智慧治理引领为路径,构建高速匝道口智慧管控应用场景,通过创新应用感应式信控系统,立体布设场景式预警设备,精细施策靶向式交通治理,实现入口交通事故“零发生”,为全市提供此类路口交通安全智控的实践案例。
同频共振 听“民声”助“民生”
让“交安声音”与“群众声音”共鸣,港区交警大队从“群众最关心、企业最关注”的小切口事项抓起。过去,“港区没有车管所”一直是群众的“头疼事”,为推进“车驾管”服务“就近办、一次办”,港区交警大队汲取经验、理顺思路、锚定目标开展改革工作,将推动“车驾管业务在港办理”工作作为深化跑改的重点攻坚任务,车驾管业务增加至42项,大部分涉及车驾管的高频事项实现家门口办理,办事半径缩小至3公里以内,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民有所呼,警有所应。针对群众“出行难、停车难”问题,港区交警大队坚持扫“盲点”、疏“堵点”,“一点一策”治理市场、学校、园区等热点区域乱点难点,联合多部门推动路边、桥下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增停车位400余个,建设园区货车临时停放区域4处。同时,对校园周边道路进行适儿化改造,建设港区首条通学路径,通过“微治理”提升幼儿出行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