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记者 何蓉娜
本报讯 2024年12月27日上午,嘉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公安推进共富警务、共治警务、生态警务建设新闻发布会。嘉兴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马卫锋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俞奕凌主持发布会。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合成作战侦查(反诈)中心、情报指挥中心、网络安全保卫支队、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支队)等警种负责人先后回答记者提问。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嘉兴公安以共富警务、共治警务、生态警务建设为主抓手,全面构建现代警务模式,落实落细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措施,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市电诈发案数同比下降5.85%、案损数同比下降26.92%,为群众挽回损失1.6亿余元,实现百万元以上重特大案件全部破获,共抓获电诈犯罪嫌疑人近3000名,发起全国集群战役10余起,对电诈犯罪形成了强大震慑。道路交通亡人数同比下降146%,命案发案数同比下降36.8%,实现连续17年命案全破,地市级全省唯一。全国刑事侦查工作会议、全省校园安全工作现场会、全省法治公安建设工作会议等现场推进会在嘉兴召开,创新做法在全省、全国推广,市局荣获全省改革攻坚成绩突出集体称号。
浙里最“嘉”
大力推进共富警务建设
2024年,嘉兴公安持续打造“浙里最‘嘉’”营商环境品牌,涉企网络安全治理和涉外增值服务分获2024年度全省营商环境和地瓜经济“最佳实践案例”,7个项目获评全省公安共富警务典型案例,数量全省第一。
一年来,嘉兴公安聚焦护航高质量发展,全力护航嘉兴经济建设。践行“提升破案打击附加值”的理念,侦破18起侵犯著作权案,推动株钻、漫友等名企落户嘉兴。全市共破涉企内部贪腐案件105起,追赃挽损7900余万元。迭代“助企安嘉”平台,全市已认证企业84500余家,反馈并解决各类问题3300余项,实现重点企业全覆盖。组建“嘉警平安星”宣讲团,把安防知识打包送上门。推进涉企“行政检查一件事”集成改革,创推“轻微不罚”工作机制,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一年来,嘉兴公安聚焦助推高水平开放,坚持“内外兼修”,更好助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对接沪杭等空港口岸,优化外国人入境口岸签证代转机制,实现“落地秒签”,外国人来嘉开展商务、学习等活动人次同比增长1.5倍。发挥国家移民政策实践基地优势,出台并跨域推广外国人工作、居留等移民便利化服务举措18项,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工作居留许可互认,跨区域人才流动“零障碍”。实现永居证在衣食住行24个领域53个行业场景一证通用,应用场景全省最多。联合外事部门创新推出普通护照和APEC商务旅行卡联审联办措施,商务出行办证审批时限压缩50%,该项举措在全国尚属首创。年均为重点企业人员“出海”抢订单、拓市场开放“绿色通道”110余批次,服务人员1万余人次。
一年来,嘉兴公安聚焦保障高品质生活,持续以创新举措破解群众、企业急难愁盼问题。高质量推行居住证转户籍、居住证互认转换办理集成应用改革,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位居全省前三。在全省首推“学驾考”综合服务集成改革,构建“线下一站办”“线上导航办”的集成服务模式,全市已受理学考群众9.5万人,满意率达到97.2%。上线“嘉警抵押快办”服务,实现机动车抵押、解押业务“一掌办、零跑腿”,办理时间缩减95%。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一窗通拍、全域应用”省级标准化建设,获得政务服务软实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数字赋能金钥匙奖,已累计拍摄照片291万张,为群众节省费用5625万余元。创新推出“警小优”提前精准温馨提醒服务,率先试点“身份证电子证照”集成改革,创新构建“免证通办”服务新体系,该项改革入选全省共同富裕改革试点。纵深推进反诈人民战争,开展“无诈”系列创建。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大会战,推进“夕阳安途守护”“星光工程”等专项行动,老年人亡人事故、农村地区伤亡交通事故分别同比下降14.94%、13.54%。
共享共赢
积极构建共治警务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关心期盼的民生热点,嘉兴公安利用共治手段来凝聚合力,持续深化“民声一键办”改革,在全市72个镇(街道)建立民声服务队,做到了各类“民声”事项7×24小时即时响应、分类流转、闭环处置。“民声一键办”作为共治警务标志性项目推广应用,相关工作改革被写入《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推进浙江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意见》。
坚持多元共治,践行“凡事靠前一步、凡事相互补位、凡事握指成拳”的理念,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嘉兴公安广泛发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不同主体参与共治。在校园安全领域,嘉兴公安会同政法委、教育等部门开展深入调研,全省首家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协同共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域构建起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校园安全协同共治工作机制,全省校园安全工作现场会暨校园安全协同共治体系建设推进会在嘉善召开,我市校园安全共治做法在公安部“治安大讲堂”上向全国作经验交流。
坚持多跨协同,注重发挥公安机关技术和资源优势,着力推动部门间多跨协同、地区间信息互通、层级间一体联动。嘉兴公安聚焦网络安全治理的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特征,积极构建网络安全多跨共治机制。积极打造“民声一键办”网络版,依托网络综合治理中心和派出所“网情民意岗”,全量汇聚网络社情民意,再通过分析研判,将网上民声事项分类流转至基层派出所、社会治理中心或属地镇(街道),全力推动网络安全工作在基层派出所落地,赋能网上网下立体主防。
增绿添彩
做优做强生态警务模式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以生态警务建设为牵引,筑牢生态屏障,全面护航美丽嘉兴建设。嘉兴公安联合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等行政执法部门,持续推进“昆仑”“剑锋”“生态之江”等专项行动。2024年,全市共破获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狩猎、污染环境等环境资源领域刑事案件74起,侦办全国重点案件2起、省标重点案件5起,有力维护美丽嘉兴生态底色。
结合辖区产业特点,嘉兴公安在生态资源丰富、要素突出的区域,建设特色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如平湖独山港立足护航服务化工园区企业、嘉善陶庄立足规范金属产业经营,形成了地域特色。加强生态类事项闭环处置,并在市县两级组建8个“生态行刑共治中心”。推动建立公安为主牵头,各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参与的行刑衔接工作制度,有效提升生态综合治理能力。
嘉兴公安机关织密了“生态治理”大网络,充分运用无人机、热成像、物联网等技术,提升优化视频数据供给,形成完善的全域感知立体防控网。实现了生态区域协同的“多向奔赴”,在嘉善重点打造长三角示范区生态警务协同机制的同时,强化与周边省市的对接合作,与上海、杭州建立跨区域联络互通机制。特别是围绕鸟类、鱼类资源保护带以及全市82公里海岸线,依托海盐南北湖,海宁黄湾、辛江等地的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打造了“两带一线”生态资源保护架构。
全市473名“生态警长”深耕生态警务,建立“海岸生态警长”制度,提供沿海企业服务咨询、船舶和人员出入港报备、港口联防等一系列服务保障。同时,在西塘、乌镇因地制宜推进生态警务建设,擦亮古镇生态底色,助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价值有机转换,用“警察蓝”守护“生态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