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把“硬骨头”化为“绕指柔”

日期:01-03
字号:
版面:第07版:热线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徐杨蕾

  通 讯 员 沈丽金 吕小钢

  

  本报讯 “你有什么困惑告诉我好吗?”“来,你的心声都可以告诉我。”近日,在桐乡“崇福阿嫂”幸福驿站里,调解员陈益群、陈培玉、潘秋梅正在与一对新婚夫妻沟通。

  她们,被亲切地称为“崇福阿嫂”。2022年10月,崇福镇成立“崇福阿嫂”幸福驿站家调工作室,以化解涉及婚姻、家庭、情感纠纷的基层矛盾,案件主要来源于110平台双非警情、基层上报及上门求助等。作为崇福人自己的“老娘舅”,她们帮忙化解婚姻矛盾,促进区域社会治理。工作室采取专职人员坐班、志愿者轮值的工作机制开展日常工作。

  “我们的工作最终是要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从事调解工作这么多年,陈益群发现很多问题其实不严重,只不过大家都为了“争口气”。“就像今天这对小夫妻,只是很小的家庭矛盾,但就是想不开。当聊不通的时候,我们会将矛盾双方分开进入两个谈话室,一对一沟通,了解双方的心结和诉求。”陈益群告诉记者,“调解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包罗万象的工作,我们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甚至不同性格的‘阿嫂’,大家可以在调解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风格和特长。”

  “崇福阿嫂”队伍由社区党员志愿者、退休教师、村社妇联干部、热心公益的村(居)民组成。在这个集体中,每位成员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专长:有人精通妇联工作的细节,有人深谙法律知识,还有人特别擅长“读懂大家的心”。

  其中,陈培玉就拥有法律特长。“当然,调解工作不是盲目劝和,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我们在过程中也会保护好大家,特别是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陈培玉说。

  让陈培玉印象最深刻的是,许多来调解的市民,离开调解室时都会饱含热泪,和好如初,那是她最有价值的时刻。“怨气冲天走进门,握手言和走出门”,在“崇福阿嫂”幸福驿站家调工作室,这样的场景经常上演。“看到大家回到幸福的日子里,我们都很满足,工作也更有动力。” 陈培玉说。一年来,94名“崇福阿嫂”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85%以上,接待线上线下相关咨询500多人次,撑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半边天”。

  “瞧,这些都是我们精心整理并记录下来的资料。每一次调解,我们都会详尽记录,并且致力于维护双方关系,定期进行回访。”潘秋梅说,“在休息时间也可以通过线上联系到我们,我们会积极与大家沟通交流,确保在大家需要帮助的时刻,都能找到我们。”

  2022年12月,“崇福阿嫂”幸福驿站家调工作室还入驻崇福古城义警办公室。通过与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各部门前期调研和座谈,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案件流转机制,并整合相关数据,打通了警调联动通道,建立阿嫂工作室调解档案,通过案件登记、案情记录、调解协议等环节,完整记录整个调解过程。

  除此之外,作为一支充满特色与力量的调解队伍,“崇福阿嫂”们也参与到了崇福派出所“乡村大走亲”活动中。跟随社区民警或辅警,定期开展志愿走访活动,倾听居民声音,了解大家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等各类情报线索,将调解服务送到居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