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秦 易 通讯员 陈罡峰
在2024年11月底结束的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中,嘉兴技师学院信息技术系的“梦之队”光芒闪耀,夺取4枚金牌,占据嘉兴代表队所获金牌的半壁江山。
作为嘉兴技师学院的“王牌队伍”,信息技术系师资力量雄厚、梯队建设完备,无论是教工还是学生,都在全省乃至全国大赛上屡获佳绩。他们的常胜秘诀是什么?近日,记者来到该系竞赛选手的“大本营”一探究竟。
一步一个脚印
走进位于嘉兴技师学院信息技术系的一间约40平方米的实训室,10多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正在聚精会神地操作着电脑,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赛项职工组冠军王沈涛穿梭其间,不时与学生热烈探讨。
2024年对于王沈涛来说是特别的一年,他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以职工身份在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中夺取金牌。“我是2018年入学的,之前就对竞赛很有兴趣。”他说,学校在竞赛人才培养上底蕴深厚,让他得以迅速找到目标和方向,“从梯队到后备,从替补到主力,再到成为一名教师,在这里,我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在信息技术系,每名学生都按照5年计划培养,都有机会在竞赛梯队“打怪升级”。“一开始,学校会根据我们的兴趣进行分流。慢慢地,我感觉到网络系统管理非常有趣,常年的备赛和比赛一点都不枯燥,可以边玩边学。”王沈涛说,学生时代,自己在老师和师兄的指导下持续进步,在省级和全国比赛中屡创佳绩。留校任教后,他将参赛经验传授给学生,“薪火相传,这是我们的传统。”
2024年暑假,参赛选手开始了为期3个多月的集训,几乎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0点都在训练。“平时,我还要兼顾教学管理工作,确实付出了很多。但我并不觉得辛苦,累了就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跑两圈,便重新能量满满了。”王沈涛说。
热爱成就梦想
嘉兴技师学院信息技术系实力雄厚,拥有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移动应用开发项目两个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近年来,有10名全国技术能手从这里扬帆起航。
王沈涛的恩师、嘉兴技师学院信息技术系副主任王登州说:“依托两个集训基地,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发现兴趣,在优秀的师兄师姐引领下发展自己的长项,形成互帮互助、良性竞争的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乎所有在竞赛中大放异彩的选手,都有着强烈的自主钻研意识。”
“我就是单纯喜欢玩电脑,愿意为此花时间、花精力。”2021级的鲍中杰是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赛项冠军,他坦言,3个多月的集训虽然辛苦,但乐在其中,因为从入学开始,他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始终没有改变过,“每次根据网上查到的官方资料,用心琢磨如何解决问题,再反复尝试,最终实现了想要的功能,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移动应用开发赛项的主要内容是App开发过程中各种功能的实现,这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关联紧密,为此,该赛项冠军、2021级的张祥辉安放了许多自己的巧思,“界面的风格、实现的功能、如何与人交互,这些内容都需要根据要求从无到有地建构。通过思考和设计其中的细节,为App注入灵魂,就像创造了一个小世界,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自我提升永无止境
张祥辉透露,从接触赛项内容到在大赛中取得佳绩,自己只花了几个月时间。他说:“在做其他项目的过程中,王登州老师发现了我在这方面的潜质,让我到实训室试一试。”因为一直对设计和制作游戏很有热情,移动应用开发赛项正好契合了他的兴趣,他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披荆斩棘。
“这次的成绩还不错,但在参赛过程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张祥辉说,和其他选手相比,自己接触该赛项的时间不长,难免存在基础薄弱之处,“做App需要考虑用户体验,审美的积累非常重要。如何做得更加简约、美观,让使用者享受其中,是我接下来要‘恶补’的环节。”
“我们3个夺金赛项其实是相互联动的,其他人主攻软件方面,而通过光纤布线实现智能楼宇的铺设,则更偏向硬件一些。”2019级的黄哲华两度参加省技能大赛,两度斩获信息网络布线赛项(世赛)冠军,他笑称,比赛中,战线长达16.5小时,需要进行大量安装工作,比拼的是工艺的质量和速度,可以说是技能赛项中的体育项目,“赛前,老师会帮我们分析对手,帮我们发掘提升空间。”
谈到本次参赛的收获,黄哲华笑着说,以前参赛更在意结果,现在则开始考虑如何把握好过程中的细节,“到了国赛舞台,选手的实力都非常接近,要想克敌制胜,赢过同样优秀的对手,就需要在细节上继续打磨、多下功夫。”
“我们在这些赛项上起步较早,这些年来始终处在省内乃至全国第一方阵,在各大赛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嘉兴技师学院校长钱琴梅表示,期待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的金牌选手在接下来的全国舞台上有出色发挥,也希望他们在未来以高超的职业技能、优良的职业道德、出色的职业定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