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锦绣诗篇咏河山(下)

日期:01-02
字号:
版面:第12版:曝书亭       上一篇    下一篇

  ◎嘉兴诗话

  N颜剑明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左都副御史劳之辨因上疏保奏废太子遭革职,回乡养老,数年后,妻亡,自知年岁渐老,身体渐衰,因慕五河泾多水近山,欲身后与妻同葬于此,一日偕亲族自觅墓地,写下了《中秋前六日,同弟质先,徐甥秋瞿、盛镇公五河泾阅地》一诗:“为寻三尺土,来访五河泾。溪水秋涵白,寒山晓露青。榛芜仍丙舍,松柏渐晨星。欲妥荆妻魄,经营早乞铭。”

  查清光绪《石门县志》,确有“都察院副都御史劳之辨墓在县北五河泾”的记载。劳之辨在诗后自注:“山,登垅即见。”山即寒山,今称含山,可知劳墓距含山不远。

  清嘉庆年间,文人吴曾贯作《语溪棹歌》五十首,其中一首写到含山,一首写到五河泾,“五河泾”一首录下:“五河泾里柳毵毵,历落车声听不堪。指点山前绕过雨,轻烟濛濛起龙潭。”诗中写雨中的五河泾漾潭烟波迷蒙,杨柳丝中传来一阵阵农民踏水车的吱呀声。吴曾贯,原名澄,号涧莼,进士出身,曾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渭南知县,宁陕同知。

  清嘉庆年间,诗人徐容作《五河泾》一诗:“十里龙潭底,分来一勺泉。水流花五色,桥跨月双悬。村店不成市,农家自力田。乾坤清气在,还借画图传。”诗中称五河泾漾潭的水来自含山脚下,徐容在诗下还自注:“县志,涵山下有龙潭,五河泾水出其下。元虞集有《五河泾清气图》诗。”从徐容现存不多的诗文中考据,可以基本确定他是今河山镇域内人,他还有一首《舟中望含山》的诗:“朝辞亲舍泛清溪,一点含山望已远。记得来时从此过,迢迢犹在故园西。”从这首诗中可以确定他家在含山之东,估计徐容是今八泉村许家木桥人。

  五河泾东原有一庵,名白云坞,俗称东庵,初建无考,清乾隆、嘉庆间,有僧名天系上人,善诗,与石门镇诗人倪大宗有交,时相唱和。天系上人弟子垂虹,也善诗,可惜都只有散句传世,如天系上人的“落叶声如雨,丛篁翠若山”“夕阳横塔影,残雪堕梅花”,垂虹的“翻罢楞严无个事,小楼危坐听松风”。东庵毁于太平天国兵燹,后再无恢复。清嘉庆年间,五河泾秀才陆瑛有《白云坞赏菊》一诗:“湘帘何处卷秋风,赖有闲僧嗜好同。不羡柴桑高士宅,尽饶诗酒梵王宫。淡迎凉月疏篱外,独傲清霜老圃中。吟赏自惭无好句,他时敢望碧纱笼。”

  荒田漾又名烘田漾、丰田漾、洪田荒,位于河山镇华台村、王家弄村和堰头村交界处,水面面积约200亩,大致呈长方形,分东荒田漾和西荒田漾两部分。漾中有大小独墩十数个,多渚滩、浜汊,民间传说从前有三十六个地墩、七十二只浜汊。荒田漾盛产鱼虾,旧时独墩上多渔寮。水面开阔,水质清澈,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漾西三四里之外的含山倒映漾中,山顶笔塔倒影清晰可见,风光殊异。上世纪90年代后,社队企业兴起,河山乡先后在荒田漾兴办砖瓦厂、水泥厂、玻璃器皿厂等,墩渚之间水域大部被填平,漾面大幅缩小。2010年,练杭高速公路建成,在漾西北部穿过。自此,荒田漾消失。清嘉庆年间,秀才陆瑛写有《荒田漾访渔居》,为目前收集到的唯一一首写荒田漾的古诗:“烟波环绕处,人住小桃源。红蓼低扶艇,绿杨深护门。乱鸦喧树杪,驯犬卧篱根。领略幽居趣,归途日易昏。”

  含村原是河山镇的一个行政村,2000年并入河山村,因含村庙而得名,在今镇区之西,古名寒村。清乾隆年间,屠家坝(今属洲泉镇坝桥村)文人胡漟作《语溪棹歌》五十首,其中一首写到含村,写的是养蚕时节蚕农家的习俗:“寒村户户下重帘,都道蚕家禁忌严。却羡小姑心手巧,桃花纸上剪花粘。”

  名山不乏侣,好景有好诗。桐乡市河山镇素有“大河河山”“锦绣河山”之称,古往今来,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吟咏。随着河山镇人文底蕴的不断被挖掘、整理,相信还会有锦绣诗篇陆续被人发现。(完)